Harvard:「齊寶錚」,台北人享受捷運之時,有幾人叫的出來這三個字?即使晚期捷運同仁,也可能不知道?因為網路介紹的少,有的話也太複雜,不符合E化的規格,因此讓對捷運最有貢獻的「捷運之父」,悄悄的沉寂也很可惜。借用網路篇章摘錄立個小傳,借以懷念齊寶錚-臺灣捷運之父。未寫部分後續再加入!有借用涉及到版權請告知。(2012.06.25)

1. 姓名:齊寶錚 

2. 字號:熱愛捷運之工作態度,也因此贏得當時的捷運記者聯誼會贈予臺北「捷運之父」的美譽。 

3. 籍貫:河北省高陽縣人 

摘錄自:工程界之奇蹟─折損率最高之捷運局長()  

黃水泉 技師

http://www.twce.org.tw/info/%E6%8A%80%E5%B8%AB%E5%A0%B1/425-3-1.htm

 

4. 生卒年:1926-20040331

5. 出生地點:河北省高陽縣人 

6.      家庭狀況 

7.      社會背景:來臺進入工程界服務,民國48 年進入榮工處。在接掌臺北捷運局之前,服務工程界已長達40 年之久,不論是在工程專業技能、領導管理方面,都受到各方相當的肯定。 

8.      學歷:民國37 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土木工程系,民國649 月獲推薦赴美國哈佛大學高級企業管理班研究。 

 

9.  就學情形: 

10. 家庭教育 

11.  品格:  

12.  個性:工程人員的方正個性。當年在齊前局長的辦公室中,掛著一幅鄭板橋竹石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圖18),也是他經常書寫分贈同仁相互共勉之勵志卷軸。這首詩傳神的表達了齊前局長的為人及行事風範,因此特別獲得他的喜愛,亦是他性格的表徵。詩中的意涵,表達了無限的堅持與自我,不僅是齊前局長的座右銘,也讓從事捷 

運工程建設的同仁將此信念持續發揚。 

13.  言行:言談中又不時散發出工程人員的方正個性,以及剛毅果決的處事態度。

14.  外表:在印象上給人一種學者溫文儒雅的氣質。

15.  服裝

16.  情感

17.  嗜好

18.  才能

19.  缺陷

20.  師承

21.  交友

22.  婚姻

23.  工作方法:譚穎霞:運用一生的智慧,秉持建設國家理念,凝聚捷運工程局全體同仁的力量,以昂揚的鬥志,排除萬難,讓理念完全落實。齊前局長在任職局長期間就像是火車頭一樣地帶領著捷運員工向前衝,一有空就往工地

跑,仔細地巡視工地的施工品質,發現錯誤馬上要求改正,而且要求同仁「不能犯致命的錯,也不能犯重複的錯」,因為捷運工程是攸關民眾行的安全的百年建設。為了嚴加督導捷運工程,齊前局長曾經一周7 天之內跑了9 趟同一個捷運工地,足見其對捷運工地要求標準之高。

24.  成就:譚穎霞:齊前局長不斷地與當時的各級長官溝通,先後於76 9 月邀請許水德市長踏勘淡水線、77 7 月向吳伯雄市長簡報捷運建設計畫、78 2 月引導行政院經建會錢復主任委員視察捷運路線、80 7 月與黃大洲市長會勘南港線東段路線方案,80 8 月邀請郝柏村行政院長巡視木柵機廠、80 11 月恭請李總統登輝視察木柵線工程(圖9),以期順利推動各線工程。臺北捷運才能在民國85 年木柵線完工後,其餘5 條路線也在很短的期間內陸續通車(圖10),使臺北捷運成為世界捷運建設中少見之多線並進案例。如今,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板橋線的工程總報告書,成為見證臺北捷運創造6 線齊發奇蹟的重要歷史文獻。

 

25.  思想

26.  人生觀

27.  學說著作

28.  挫折:黃水泉 技師:為爭取捷運局隸屬中央,與台北市政府間定位權責劃分不清爭議不斷,與黃大洲市長溝通不良被迫下台。起初由於行政院郝院長之極力支持,工程計畫推動相當順利,後因為郝院長離開行政院,失去支撐,在各方面之壓力下,不得不含淚下台。休養期間本應可安享天年,奈因任內執行業務所引起之官司仍然繼續纏繞,無法了解,敵不過精神上之煎熬,隨於年初撒手歸天。

29.  影響:離開臺北捷運之前,寫了一封名為「永遠的感激與驕傲-臨別與同仁共勉」的信給局內每一位同仁,描述他在捷運局的工作過程以及臨去前夕的心情,信中充滿依依不捨之情,並勉勵同仁捷運尚未完工通車,同仁仍須繼續努力;而這封信中所表達之意涵,也成為捷運局同仁間彼此共勉共勵之精神象徵。

30.  自我評價:一生熱愛工程,由其投入公共工程建設資歷的完整可見一斑。生前提到捷運時常說:「捷運永遠是我有生之年的最愛。」

31.  他人評價:譚穎霞在捷運局任職期間,創立體制、健全組織、成立5個工程處,開創捷運方面各項史無前例的業務,為臺北捷運百年工程建設紮下磐石般的基礎,包含路線規劃、預算編列、土建設計、機電設計、品保制度、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術文件,如今已成為臺灣本土捷運工程建設領域珍貴的技術性文物。其中最為重要者為下列幾項:(一)引進捷運總顧問,深耕臺灣本土捷運技術(二)引進中、高運量捷運系統,讓臺北進入交通便捷境界(三)建立臺北捷運的徽記(四)六線齊發的前瞻計畫(五)3 年內成立5 個工程處(六)大眾捷運法的制訂(七)品保制度的建立(八)臺北捷運的第一個公共藝術

32.  其他:黃水泉 技師:當時台北捷運局定位不明,問題繁雜,主要因為賦予高度的政治外交任務,因其主管機關是交通部,T1不僅要跑立法院爭取特別預算,又因隸屬於台北市政府,必須接受市議會之監督,同時因捷運路網跨台北縣轄區,尚須協調台北縣政府,必要時還要面對民眾開說明會,T1似八爪魚,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需求和壓力,弄得精疲力盡。台北捷運局成立初期,在T1的強勢領導下,因社會高度期望,是當時博士人才最多和預算最多的「優越」機構,也是捷運局最風光的時期,卻因當時T1為爭取捷運局隸屬中央,與台北市政府間定位權責劃分不清爭議不斷,與黃大洲市長溝通不良被迫下台。 

摘錄自:齊寶錚先生與臺北捷運文物(譚穎霞)

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37 96 8

http://www2.dorts.gov.tw/tech/techjour/tcj37/C2.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