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G-7ㄍ西史地傳記類是海東西傳記古物考 (9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張阿玉
年紀比我大幾歲,但是輩份比我高一輩,其姐姐嫁到北部,特別帶母親及弟弟從宜蘭搬到住家附近,可以互相照顧,後來租到另一房堂兄的房子。出外工作,扶養母及弟。1988年有次晚上要返回工作單位,因無車要步行到山佳搭火車,其騎機車經過好心載一程,免返回遲到,心存感謝!人和藹,有付好心腸,後來其母親走了,弟弟長大,人也嫁到新北市的樹林。平實的過日子多年!
20250127晚碰到剛從大陸返回過年的茂昌,打聲招呼,談及近況,並問及其二姐,回說「人因生病已走三年」(2021年),我直言「人事已非」,感到不捨!往日的人與事,因為時移境遷,能存在,算幸運,消失的也找不回。珍惜一切所存!!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艶芳
H:「梅艷芳(英語:Anita Mui Yim-fong;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香港女歌手、演員、社會活動家,有「樂壇大姐大」之稱。」20250120W1

網路報導
92年12月30日晚間,梅艷芳因子宮癌病逝。
梅艷芳在2003年因子宮頸癌併發肺衰竭病逝,終年40歲。 

維基百科
梅艷芳(英語:Anita Mui Yim-fong;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香港女歌手、演員、社會活動家,有「樂壇大姐大」之稱。她的形象百變,獲獎無數,是粵語流行樂壇輝煌鼎盛期的標誌性人物,也是香港演藝界第一位同時取得「歌后」及「影后」級殊榮的女藝人。梅艷芳的歌曲路線冶艷前衛,舞台衣著華麗大膽,風格千變萬化,被喻為「百變天后」及「亞洲麥當娜」。在演藝圈外,由於梅艷芳的童年經歷坎坷,曾被母親送到荔園獻唱,但仍不計前嫌致力供養母親,被長者安居協會等組織視為孝道楷模[來源請求]。

簡介

出生資訊: 1963 年 10 月 10 日,香港香港旺角

逝世: 2003 年 12 月 30 日,香港香港養和醫院

身高: 169 公分

父母: 覃美金


梅艷芳
香港歌手及演員 (1963-2003)

梅艷芳(英語:Anita Mui Yim-fong;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香港女歌手、演員、社會活動家,有「樂壇大姐大」之稱。她的形象百變,獲獎無數,是粵語流行樂壇輝煌鼎盛期的標誌性人物,也是香港演藝界第一位同時取得「歌后」及「影后」級殊榮的女藝人。梅艷芳的歌曲路線冶艷前衛,舞台衣著華麗大膽,風格千變萬化,被喻為「百變天后」及「亞洲麥當娜」。在演藝圈外,由於梅艷芳的童年經歷坎坷,曾被母親送到荔園獻唱,但仍不計前嫌致力供養母親,被長者安居協會等組織視為孝道楷模[來源請求]。

關於與「梅艷芳」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梅艷芳 (消歧義)」。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梅蘭芳或梅愛芳。

事实速览 梅艷芳, 女藝人 ...

2003年12月30日,梅艷芳因子宮頸癌併發肺衰竭病逝,享年40歲。離世前她對事業上的輝煌與感情生活上跌跌撞撞時有所憾。梅艷芳的銅像於2014年在香港星光大道樹立,銅像底座有題字「香港女兒梅艷芳」[3],劉德華所筆。

生平

童年

1963年10月10日,梅艷芳出生於旺角花園街,其兄長和姊姊都是出生於大陸,梅艷芳是唯一出生於香港的孩子。梅家出身寒微,父親早逝,母親覃美金(1924-)來自廣州西關,是一名中醫,曾於亞皆老街經營月華中醫診所,主治頸喉方面的疾病。由於覃美金沒有專業的行醫資格證,無法得到病人的信任,該診所收入極不穩定。覃美金後創辦「錦霞歌舞劇團」和華強中西音樂學校[4],她育有四名子女,長子梅啟明(1951-),次子梅德明(1953-2015),長女梅愛芳(1959-2000),以及么女梅艷芳(1963-2003)。

梅艷芳四歲半時已與胞姊梅愛芳出來演唱。[5] 兩姊妹最初的藝名是「芳芳」與「寶珠」,因梅愛芳喜歡蕭芳芳,梅艷芳喜歡陳寶珠;後來藝名分別是「依娜」和「依依」。[6] 梅艷芳使用「依依」這個藝名參加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簽約華星之後才轉用真名。[7] 兩姊妹為賺錢養家喪失了寶貴的童年,少年時出入最多的地方並非學校,而是在大小歌舞廳、酒廊、街頭、香港荔園的表演場唱歌演出。梅艷芳小學時就讀於九龍婦女福利會李炳紀念學校,讀至小四時轉校。當時的香港這種以賣唱的職業很受人看不起,而遭到同學們的冷眼和嘲笑,說她是個「歌女」、是個沒出息的孩子,最後不得不唸書至中一退學。梅艷芳未曾正式拜師學藝,儘管如此,少時四處登台,打下紮實的演藝功底和極強的舞台天賦:剛剛上小學的她就能演唱幾百首歌曲。個子很小,聲音卻很大以至於後排的人聽到她。小小年紀就奔波於舞台之間,讓她的舞台經驗豐富,卻鮮有家庭的溫暖。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她坦言希望多讀書,不用一顆小小心靈便擔憂挨餓。梅艷芳少年時期歷經坎坷,姐妹兩人表演常遭白眼和欺侮,時常需抵受寒冷天氣和挨餓。[8]

出道

1982年,梅艷芳參加無綫電視與華星唱片主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脫穎而出,以其圓潤沉厚磁性的嗓音和沈穩大氣的台風獻唱徐小鳳名曲〈風的季節〉給評審留下深刻印象,當時的評審包括兩名資深音樂家黃霑與顧嘉煇,其中黃霑給予滿分,但顧嘉煇則以藝術無滿分為由硬扣一分(此事為梅艷芳擔任黃霑與顧嘉煇於1998年合辦的《黃霑、顧嘉煇真友情演唱會》嘉賓時由三人一同提及[9]),摘下新秀冠軍,正式踏上星途。媒體報導「分數勝亞軍幾條街」。由於梅艷芳是女低音,類似徐小鳳,曾被冠以「小徐小鳳」的稱號,而徐小鳳則曾被冠以「小白光」的稱號。

同年,華星唱片跟梅艷芳錄製第一首歌曲〈心債〉及其首張唱片《心債》(而且身為作曲作詞的黃霑與顧嘉煇兩人第一次聽完以後就已經直接宣佈收貨[9])。阿梅第一首唱得街知巷聞的歌曲,是卡通片《IQ博士》的主題曲。1983年,她憑〈交出我的心〉的日文版參加東京音樂節,奪下榮獲「亞洲特別獎」及「東京電視獎」兩項殊榮,成為最引人注目的新星。同年,第2張個人唱片《赤色梅艷芳》推出,旋即創下5張白金唱片的銷量,而且入選年度十大金曲,一炮而紅。

事業巔峰期

劉培基為梅艷芳於「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2003」設計的開場服飾。服飾鑲上大量手工精細的金綫彩石。(攝於香港文化博物館「他Fashion傳奇‧Eddie Lau她Image百變‧劉培基」展覽)

1985年1月,唱片《似水流年》推出。1986年1月7日,唱片《壞女孩》推出,內容充滿爭議,甚至一度被禁播,唱片推出不久銷量很快超越八白金(40萬張),同年累計72萬張的銷量,打破當年香港開埠銷量紀錄。[10] [11] [12] 同年12月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辦首次個人演唱會,連演15場,創下最年輕女歌手入主紅館、舉行個人演唱會以及擁有最多場數的紀錄。兩年後,《壞女孩》的歌唱風格進一步演化,《 梅艷芳(似火探戈) 》和《 梅艷芳(烈燄紅唇) 》兩張唱片問世,梅艷芳以性感形象演出,此後她再創下於紅館舉行演唱會最高場數紀錄,被喻為「梅二十八」與「梅三十」,代表她連開28場與30場演唱會,事業如日中天。

1985年至1989年,她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連續5屆奪得最受歡迎女歌星,在1989年憑《夕陽之歌》勇奪十大勁歌金曲的「金曲金獎」,更於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奪得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同年,於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奪得IFPI大獎,被譽為「樂壇女王」,奠定巨星地位。梅艷芳於1988年到台灣舉行兩場演唱會,她是第一位於台灣舉辦大型售票演唱會的香港歌手,並被稱為「演唱會女王」[13]。同年,她於台灣第一屆金龍獎頒獎典禮上奪得「最傑出歌藝演員獎」[14]。此外,梅艷芳更於1988年以唯一亞洲女歌手身份受邀至韓國漢城奧運參加「奧運前奏大匯演」,與各國巨星同場表演,包括美國巨星珍妮傑克遜。其後,梅艷芳於韓國發行唱片,韓國也是她的唱片基地之一。1990年,梅艷芳更榮登韓國最受歡迎外語女歌手5甲,歌曲亦打入韓國主要流行榜,跳出香港,成為亞洲天后。在舞台上,因形象百變,服飾領導香港潮流,形象前衛大膽,更是大中華地區首位在同一場演唱會換幾套衫、在專輯封面和MV都有不同造型的歌手,因此被稱為「百變天后」。1992年初,她於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奪得「鑽石偶像大獎」。

她在電影事業的表現同樣突出,演出角色十分多元化,獲獎甚豐。曾有內地人用「霞玉芳紅」(林青霞、張曼玉、梅艷芳和鍾楚紅)來形容80年代至90年代初香港電影最具代表的女演員。1984年她憑《緣份》一片獲得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1987年憑主演的《胭脂扣》同時獲得台灣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殊榮;2002年憑《男人四十》獲得長春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她是第一位能奪得「歌后」、「天后」及「影后」的香港女藝人。除了《胭脂扣》外,她也分別在1991年以《何日君再來》、2001年以《慌心假期》及2002年以《男人四十》提名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992年以《何日君再來》、1993年以《審死官》、1995年以《紅番區》及2002年以《男人四十》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六四事件

1989年,梅艷芳憑《胭脂扣》獲得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八九民運爆發,梅艷芳積極參與[15],在黃雀行動中出錢出力[16],她在六四後因拒到中國大陸拍外景而辭演關錦鵬的《阮玲玉》。[17]

梅艷芳:「感覺上對北京人民有很大的改觀,從前的感覺,國內的人民是思想守舊,但是現在發覺他們原來是有思想,關心社會的事。自己身為中國人,當然要支持這個運動,如果國內有要求的話,只要國家有用得著我的地方,我會親身到前線作支援。 是,我是很積極的。因為我覺得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做的,我做並不表示甚麼,這是群體力量應該達成的運動,單單是我一個人做的,並沒有意思,我希望以我和其他支持中國民主運動的人士,能夠以行動去喚起其他中國人對此事的關注。」[18]

十多年後不少藝人開始拒絕評論事件,但梅艷芳自言仍是「民主運動的忠貞分子」。她曾說:「如果我在支持六四方面半途而廢,就會好浪費以前所做的一切,如果我現在放棄,就連一線生機都沒有了。」並指現在是賭一舖「我本來已經拿了加拿大passport ,一兩年後會過去居住。六四之前,我會積極去申請居留,但六四之後,我考慮得好清楚,我不要去。我不是那種拿了passport才敢站出來,講說話的人。我搏到九七,在這段期間,我仍會留在香港,盡我最大努力,這麼才說得上無悔今生。」[19]

1989年學運被鎮壓後,她應香港民主派人士之邀,到美國加拿大義演為海外民運團體籌款。香港民主派元老司徒華形容她「有情有義」、「深明大義」。 2004年1月在梅艷芳的葬禮上,前學運領袖吾爾開希獲香港特區政府批准入境,出席梅艷芳的葬禮。

演藝事業的轉捩點

位於上環必列者士街37號的「東華三院梅艷芳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是梅艷芳捐款100萬港元資助籌建,於1995年3月啟用。

1990年,梅艷芳舉辦30場「百變梅艷芳夏日耀光華演唱會」後宣佈不再領取任何音樂方面的獎項(其後所獲均為音樂致敬榮譽),發展重心轉移至影壇及慈善事業。

1991年宣布退出樂壇並於同年12月至1992年一月舉行了30場「梅艷芳告別舞台演唱會」,消息哄動整個華人社會。「告別舞台演唱會」場場爆滿,她與歌迷在這次演唱會中都顯得難捨難離,場面非常感人。譚耀文在2013年《懷念梅艷芳演唱會》時透露:梅艷芳當時的體能相當驚人,因為每場演唱會都有30分鐘不停的唱跳環節。譚耀文、許志安、草蜢都有參與該表演,但當唱跳環節完了到後台吸氧氣時,她已經換好衣服,然後回台上繼續表演。1992年4月,國際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播映《梅艷芳特輯》,評述她的歌藝與麥當娜及Diana Ross並駕齊驅。

1994年2月12日,梅艷芳被邀到美國全新最大表演場地MGM Grand Garden Arena獻唱,在她之前就有美國巨星芭芭拉·史翠珊,之後有珍娜·傑克森。根據《最後的蔓珠莎華 - 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連炎輝先生透露這場演唱會麥當娜亦是座上客。同年,梅艷芳最終敵不過熱情的歌迷,於1994年舉行「感激歌迷演唱會」復出歌壇,並推出大碟《是這樣的》,當中〈情歸何處〉和翻唱自梁朝偉的〈朦朧夜雨裡〉等歌曲傳頌一時。與此同時,她的唱片全球總銷量超越一千萬張,是首位香港女歌手有此成績。梅艷芳同年亦於澳門開了三場演唱會,最貴的票價是5萬元,此紀錄至今未有香港歌手打破。1995年,梅艷芳舉行了15場復出個唱。雖然如此,她比以前低調了許多,謝絕了一切不必要的應酬。對於音樂和舞台表演她更加重視品質,繼續尋求突破,並將更多精力放在了公益慈善和栽培新人方面,對社會公益作出很大貢獻。自90年代中期起,梅艷芳逐漸轉戰台灣及海外市場,推出了多張高品質國語專輯。1996年,闊別五年的她重新執任新秀歌唱比賽評審,更因此正式認識該屆冠軍與多年粉絲何韻詩(後來更成為她唯一的女徒弟)。

1998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成為該獎項最年輕的得獎者,後來於同年黃霑與顧嘉煇合辦的《黃霑、顧嘉煇真友情演唱會》中擔任嘉賓並壓軸出場。1999年2月15日受邀參加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並演唱歌曲〈床前明月光〉。1999-2000年,她跟黃耀明、王雙駿、蔡一智等新派音樂人合作,製作出《Larger Than Life》和《I'm So Happy》兩張備受樂迷好評的唱片,當中跟陳奕迅合唱的〈同聲一哭〉頗受歡迎。

除了香港之外,她在中國大陸、台灣以至亞洲各地都有廣泛的樂迷。國語金曲有〈親密愛人〉、〈放開你的頭腦〉、〈女人花〉及〈床前明月光〉等。

1990年代初梅參演的電影《東方三俠》、《審死官》和《逃學威龍3之龍過雞年》都是賣座之作;1998年她更憑《半生緣》再次奪得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電影《審死官》是梅艷芳的喜劇代表作,她與「無厘頭」搞笑之王周星馳搭戲,表演絲毫不顯遜色,其中經典對白和拿捏得當的動作神情更成為電影亮點。此外,梅艷芳與周星馳的另一部喜劇片《逃學威龍三之龍過雞年》以及同成龍的兩部喜劇動作片《奇蹟》和《醉拳II》均屬電影佳作,梅艷芳在其中大展自己的搞笑天分,為電影增色不少。2001年電影《鍾無艷》是梅艷芳最後一部喜劇,她在片中破天荒反串男角,將昏庸好色的齊宣王演得活靈活現,並憑此片於2001年獲得《明報周刊》演藝動力大獎的最突出女演員獎。

她在樂壇廣收徒弟,包括草蜢、許志安、何韻詩、譚耀文和彭敬慈,而蘇永康、梁漢文、陳奕迅、李克勤等後輩亦曾受到她的提攜,李蕙敏在2001年更獲賞識而成為其唱片公司Mui Music的旗下藝人。

梅艷芳敢於為香港演藝界爭取權益,2001年當選為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也是首位女性會長;一年後的「劉嘉玲裸照風波」中,她以「天地不容」為號發起遊行和聲討大會,呼籲群眾抵制《東週刊》。

2002年是她入行20週年,紀念專輯《With》邀得張國榮、譚詠麟、張學友、劉德華、王菲、鄭秀文、陳慧琳、林憶蓮、黃耀明、許志安及蘇永康11位著名歌手合唱,堪稱一時佳話。同年梅艷芳在紅磡體育館舉行十場《極夢幻演唱會》,她今次更獲得Christian Dior提供價值達五百萬元的舞台服裝,這些時裝均來自法國巴黎最新時裝展,更是首度在亞洲登場,由於贊助商認為阿梅是一位蜚聲國際具巨星風采的明星,她的成功是一個傳奇,故更由Dior在巴黎的掌舵人John Galliano為阿梅精心設計此一系列服飾,在演唱會上阿梅還是史上首位同時穿上兩件獨一無二Christian Dior Couture服飾演出的歌手[20]。

最後人生

梅艷芳有癌症家族史,大哥梅啟明2016年患上過大腸癌,而三姐梅愛芳2000年因子宮頸癌病逝、二哥梅德明在2015年因喉癌病逝。[21]

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香港爆發,梅艷芳為SARS病患者籌款,並發起《1:99音樂會》,號召全香港歌手演出,並成立「茁壯行動」基金會,協助受害家庭的孤雛,這場活動期間她曾向記者表示演唱會後可能「會生場大病」,但類似調侃,並沒有引起注意。到7、8月間,外界盛傳她罹患癌症,其後她在2003年9月向外宣佈證實罹患子宮頸癌,起初採取保守治療,但是中醫治療效果不佳,之後才接受化療及電療。事實上,梅艷芳病逝兩年多前就已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那時只屬零期階段,若接受局部組織切除,治癒率幾近百分之百,但她以希望生兒育女及工作繁忙為由拒絕就醫切除子宮[22],以致病情惡化,直至痛極難耐時才肯勉強求醫。[23]她在親友以及徒弟的陪同下堅定地說:「這場仗我一定打贏!」並承諾奮勇對抗病魔,後在健康狀況惡化的情況下,仍堅持抱病舉行演唱會,並在演唱會穿上劉培基設計的婚紗,完成了「嫁給舞台」的心願。演唱會後,梅艷芳仍到日本拍攝美容廣告,及後在朋友和醫生極力勸喻下辭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十面埋伏》。

2003年12月初,臥病的梅艷芳就已私下訂立遺囑,卻始終沒有放棄繼續登台演出的希望。據其摯友、著名文學家李碧華在《花開有時,夢醒有時》一文中回憶,梅艷芳曾在病榻上看到她傳真的舞台劇劇本訊息,卻因醫生告知「癌細胞擴散,今後再不能登台演出」而拋下一句「既是這樣,我便走了」。12月26日[24],梅艷芳陷入半昏迷,醫生為她打嗎啡針止痛[22],29日晚上進入彌留狀態,所有好友均趕到醫院探望。12月30日凌晨2時50分,梅艷芳終因癌細胞擴散導致肺功能衰竭,於養和醫院逝世,享年40歲;生前眾多好友,在病榻前陪伴她到最後一刻,好友都說梅艷芳去得很安詳,離開時樣子還很甜美,雖然很累。[25]她在最後一次演唱會上曾說,遺憾自己沒有結婚,無兒無女。她離世的時候,各方親友和生前的男友,紛紛趕往醫院,陪她走完最後一程。梅艷芳的辭世震動全港,香港多份華文報章推出特輯及號外,而環球唱片亦在譚詠麟網頁發表聲明,表示梅艷芳的去世乃亞洲區的損失;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中聯辦副主任李剛以至前學運領袖吾爾開希、香港立法會議員劉千石均致送花圈或親自到靈堂致祭。有歌迷穿上印有「Anita Mui永遠懷念」字眼的黑衣在殯儀館外守候。導演張藝謀為表尊重,決定臨時修改劇本,不找其他演員代演她在《十面埋伏》的角色,將大姐一角永遠留給梅艷芳,而電影片尾序幕亦打出「謹以此片緬懷梅艷芳女士」的字幕,後該角色由宋丹丹代替出演。另外,其遺作《男人四十》令她當上長春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

2004年1月12日梅艷芳於香港殯儀館出殯,治喪委員會以《別矣,香港的女兒!》為題刊登訃聞,有上萬市民參與送別,單香港藝人參加的人數就有600多人,另外還有很多外籍藝人以及大陸的藝人和香港政府各級官員。數萬名影迷歌迷淚灑當場,人們都在送梅艷芳最後一程。八位扶靈人是劉德華、劉培基、梁朝偉、陶喆、連炎輝、蘇孝良、張敏儀、楊紫瓊,他們都是梅艷芳的生前好友。梅艷芳的姨甥和謝霆鋒捧著梅艷芳的遺照送梅艷芳最後一程,她的遺照和當初張國榮的遺照一樣,手中的香煙都被去掉,只剩下了一個手勢去紀念他們的友情。梅艷芳很珍惜與每一位朋友的關係,去世的時候還想著自己的朋友跟粉絲,她的遺言是:「別哭,別叫我名字」感動了全香港。

目前,梅艷芳在香港有兩個靈位可供公眾拜祭,分別位於香港大嶼山天壇大佛和九龍塘省善真堂。[26]

中國大陸歌迷在許多佛寺內為梅艷芳供奉靈位。地點包括廣州,上海,北京,南京,杭州,成都,武漢, 天津,瀋陽,雲南,山東,江西,西安,太原,鄭州等等。 [27]

慈善事業

1991年7月27日,梅艷芳參與「演藝界總動員忘我大匯演」,為中國華東水災災民籌款,據報當時共籌得善款六千萬元。同時,梅艷芳亦與一眾歌手灌錄大匯演主題歌曲「滔滔千里心」,並帶領明星足球隊在其他籌款活動上獻唱。

1993年4月,香港演藝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減災扶貧創明天」義演,梅艷芳與幾十名藝人參與,星光熠熠,場面空前,還現場向全球直播,觀眾估計有10億人。當天,梅艷芳與譚詠麟一同擔綱壓軸嘉賓,還帶領其他藝人獻唱《明天會更好》。同年,梅艷芳參與武漢及瀋陽的義演活動,並於10月17日舉行的「減災扶貧閉幕匯演」上,與三大天王劉德華、黎明及郭富城合唱。

1993年,梅艷芳正式成立自己的《梅艷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至今仍在造福社會。舉行多場慈善演唱會,受益捐助老人院醫院,《梅艷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的首次籌款活動於1993年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盛大的慈善晚宴加上溜冰演唱會,一舉籌得四百餘萬善款,均捐贈多倫多大學徐立之博士作為遺傳學研究,並打破當年多倫多華人社區的最高籌款紀錄。推動成立香港影視明星體育協會慈善基金,服務對象以老人為主。她一生為公益出力,曾擔任香港樂施會的「樂施大使」。

1994年在香港舉行的籌款晚宴及獎券義賣籌得750萬善款,其中200萬捐贈瑪麗醫院的肌胳系統再造計劃,成立新骨科手術室,院方將其定名為「梅艷芳骨科手術室」、香港醫學博物館、東華三院福幼基金、九龍醫院、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模擬課室及國內兒童福利等用途;還曾捐贈百萬興建「東華三院護老中心」,真正為各地華人社群的醫療、安老、教育、社會福利及研究等各個領域帶來支持和鼓舞,體現及光大了「四海同心」的慈善精神。

1994年9月7日,梅艷芳與葉蒨文、王菲、劉德華及張學友參與「天王天后慈善音樂夜」,為瑪麗醫院癌症中心籌募擴展經費演出。

1999年5月21日,出任「樂施大使」赴雲南探望兒童。

1999年9月21日台灣大地震,香港演藝界發起「送暖到台灣」及「香港演藝界921傳心傳意大行動」,梅艷芳積極參與,並與台灣歌手張惠妹於活動上獻唱《但願人長久》。

2002年美國加州州長頒發梅艷芳「傑出慈善藝人」榮譽,同年12月15日出席保良局活動,當場捐款助養500兒童。

2003年2月16日SAA動物捐贈大行動、加港星輝耀頤康(演唱似是故人來)、發起「茁壯行動」。同年10月聯合國亞太殘疾人組織在瀋陽發起「10.25愛心永恆巨星演唱會」,梅艷芳負責牽頭召集演出人員,後因身體原因,未能出席此次演出。梅艷芳去世後,為發揚和延續她的善心,梅艷芳國際歌迷會和《梅艷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依靠既有資金和歌迷、友人的捐贈,繼續為社會募集善款。

2004年梅艷芳逝世一週年之際,《梅艷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將電影《十面埋伏》劇組及「週年祭慈善晚宴」籌集的善款捐贈香港大學做研究用途,包括設立梅艷芳四海一心數碼多媒體教研室。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期間,歌迷會和《梅艷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分別向災區捐贈十萬善款 。此外還先後捐助了香港「監護者早期教育中心」、「福幼基金會」以及「樂施會扶貧發展工作」等公益事業。為支持中國貧困地區的希望工程事業,同年經紀人王敏慧及友人林建岳在梅艷芳逝世五週年之際籌款建立了「貴州省惠水縣打引鄉梅艷芳第一小學」。

2011年歌迷會再次捐款建立「廣西省藤縣天平鎮大坡龍田梅艷芳第二小學」,為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2012年籌建「梅艷芳第三小學」,已於2013年7月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竣工落成。

2013年12月30日為紀念梅艷芳逝世十週年舉行的「梅艷芳·10·思念·音樂·會」,扣除有關開支後,收益餘款約有36萬,張學友和曾志偉私下再捐出善款來補足數字總共50萬,全部會捐助「兒童癌病基金」。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振雄
網路報導
2025年1月11日凌晨3點不敵病魔,於家人陪伴下離世,享壽63歲。
彰化縣員林市長
游振雄(19620208~20250111)
游振雄2025年1月11日病逝,告別式將於2025年1月25日上午10時舉行,家屬於網路公告訃文。
經歷:奮鬥的一生,年輕時面對家道中落,務實打拚,到早餐店當學徒,學做豆漿、燒餅,愛好體育的他在工作穩定後,又去練健力,還成為金牌國手,後又為了想為體育界發聲而從政,寫下一頁頁人生榮光時刻。

游振雄 中國國民黨籍
性別: 男
出生日期: 1962年2月8日
出生地: 臺灣省
學歷: 大學
政黨: 中國國民黨籍
最近的選舉: 2022年鄉鎮市長選舉
維基百科: 百科條目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慶芳
出生資訊:1951年出生,2019年8月4日,享壽68歲。
經歷:
陳慶芳的故居在二林鎮,1985年擔任北斗地政事務所股長,因調整一件土地測量糾紛,認識一名販售古物的人,引起收藏興趣;1991年他結識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長劉峰松並受影響,開始蒐集舊籍圖書。
陳慶芳前彰化縣長翁金珠任內2002年到2006年擔任文化局長,堪稱是彰化縣1、20年來唯一一位真正具備「文化人」背景的文化局長。

貢獻:曾推動「大家來寫村史」,號召地方文史工作者書寫自身、家族和生長的社區的共同記憶;陳慶芳慷慨熱心,捐贈許多珍貴文物給彰化縣地政文物館,退休後仍不減對文物的熱衷,勤跑骨董店、辦展覽、支援文化局各項文物需求,以古物延續對土地的愛戀。
陳慶芳生前任公職32年,於民國95年7月退休。曾擔任彰化縣員林、北斗地政事務所主任、彰化縣文化局局長;退休後仍受聘擔任彰化縣政府縣政顧問、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顧問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顧問,公餘埋首於地政、文化、歷史史料之蒐集與研究,著作豐富,且頗具參考價值,予以整理出版為陳慶芳文集。

歡喜收藏:文物收藏的故事

梁志忠, 郭双富, 陳慶芳, 洪敦光, 張洪米花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家昌
H:劉家昌
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之稱,於2024年12月2日往生,享年84歲。20241204W3

維基百科
劉家昌,中華民國作曲家、填詞人、歌手、電影導演和演員,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之稱,其演藝生涯活躍於20世紀70至80年代,提攜弟子劉文正、尤雅、甄妮、鳳飛飛、林青霞、費玉清、黃鶯鶯、楊林、鄧麗君等。
出生資訊: 1940 年 4 月 13 日,中國哈爾濱市
逝世: 2024 年 12 月 2 日,臺灣地區
配偶: 甄珍 (結婚於 1978 年–1987 年)、 江青 (結婚於 1966 年–1970 年)
子女: 章立衡
專輯: 黃鶯鶯之歌雲河電影主題曲、 劉家昌深情

網路報導
84歲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被媒體爆出於週一(2024年12月2日)因肺癌離世,早前媒體求證相關人士表示,劉家昌並未離世、仍在接受化療。不過,晚間近10點半,家屬發佈聲明證實劉家昌已經過世。劉家昌腦跟肺部有腫瘤,但不願積極治療。家屬發聲明證實,「我們摯愛的劉家昌老師於2024年12月2日因癌症安詳辭世。」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海音
H:林海音(1918 年 4 月 28 日至2001 年 12 月 1 日),人間衛視「他們在島嶼寫作」第四集介紹,「城南舊事」為人所熟悉。曾任國語日報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創辦純文學出版社20241005W6

維基百科
林海音,本名林含英,中華民國文學作家、編輯,苗栗頭份人,出生於日本大阪,4歲前居住在母親故鄉臺北廳板橋街,後遷居北京至成年。曾任北平世界日報記者、編輯,後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後跟著回到臺灣,之後曾任國語日報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主要成就有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大會」終身成就獎和第二屆扶輪社文學獎。

出生資訊: 1918 年 4 月 28 日,日本大阪府大阪市

逝世: 2001 年 12 月 1 日,臺北台北市

子女: 夏祖麗、 夏祖焯、 夏祖美、 夏祖葳

電影: 城南舊事

配偶: 夏承楹

兄弟姊妹: 林燕珠、 林燕玢、 林燕瑛、 林秀英

林海音(1918年4月28日—2001年12月1日),本名林含英,中華民國文學作家、編輯,苗栗頭份人,出生於日本大阪,4歲前居住在母親故鄉臺北廳板橋街(今新北市板橋區),後遷居北京至成年。曾任北平世界日報記者、編輯,後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後跟著回到臺灣,之後曾任國語日報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主要成就有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大會」終身成就獎和第二屆扶輪社文學獎。

Quick Facts 林海音, 出生 ...

林海音致力於發掘優秀的寫作人才,並鼓勵停筆多年的日治時期作家重新寫作,同時也曾受聘於省教育廳及國立編譯館編輯兒童讀物與編寫小學國語教科書,於語文教育上貢獻許多。林海音的成名作為小說《城南舊事》,另有創作散文、兒童文學等。她也在1967年創立《純文學》月刊,隔年創立純文學出版社,堪稱臺灣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在2001年因病逝世於台北。四十餘年來,林海音與其作家丈夫何凡(夏承楹)從事編輯、寫作、出版三項工作,從未間斷,對台灣現代文學的推展,深具影響。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昆乾
楊樹清報導:
我們敬愛的老校長方舟~陳昆乾先生(1939~2024)蒙主恩召,昨2024年6月29日上午11:50在台北安詳離世,安息主懷,回到天家。 享壽86歲 。 
本籍:金湖鎮山外村
現居:新北市永和區
學歷:臺灣師大教育學士、政大教育研究所
經歷:曾任金門莒光、中正國小校長、金門縣政府督學。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專門委員兼秘書室主任退休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君天
網路報導
資深電視製作人陳君天在2022年獲得第57屆金鐘獎節目類特別貢獻獎,2024年5月15日下午病逝,生前知名代表作為「一寸河山一寸血」系列中國抗日戰爭紀錄片。
2024年6月1日,於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舉行公祭儀式,文化部特頒國旗,由本會陳裕中理事長親自邀請主任委員陳興國中將(十一期)、護旗官郭年昆中將(十四期)于茂生中將(十八期)蔣金城中將(二十期)王明我中將(二十三期)為陳學長實施國旗覆棺,及汪威江學長、副理事長楊月楣等人陪祭,過程莊嚴肅穆。

維基百科介紹:
陳君天(1940年—2024年5月15日),中華民國電視節目製作人,曾任臺灣電視公司製作人,曾獲金鐘獎等17項電視大獎,代表作為《一寸河山一寸血》系列中國抗日戰爭紀錄片[1][2]。座右銘為「哪堪真相蒙塵,豈容青史成灰」、「把歷史還給歷史,讓真相回歸真像」。2022年獲得第57屆金鐘獎「特別貢獻獎」。

Quick Facts 陳君天, 出生 ...

家庭與生平

原籍河南省,1940年生於福建省福州,父親是中華民國國軍軍官,兄長加入中國青年軍,一家人隨軍生活,父兄常不在身邊;他童年活潑的性格,和士兵們打成一片。國軍撤退臺灣前,父、兄都在軍中,母親為家人而留在大陸;由於母親無法養活陳君天,11歲的陳獨自一人搭船赴臺灣。[3]

他留在大陸的家人在戰後被打成右派,父親自殺,兄長被下放山區勞動並照顧母親、但也自殺身亡。在兩岸關係緩和後,陳君天把當時79歲的母親接回台灣,母親110歲過世。[3]

陳11歲來台後寄住眷村中親戚家,在軍隊自設補習班學習3年,虛報年齡考取政工幹校;畢業從軍,任少尉,負責軍中文藝事務。由於對軍旅生活厭倦,陳故意不報到導致軍方發佈通緝,陳「自首」而被趕出軍隊。1966年投入電視業,1980年代成為臺灣炙手可熱的綜藝節目製作人[3]。

2010年做了一次心臟手術,康復後仍每天到工作室報到,繼續製作歷史紀錄片。[1]兒子陳心問曾任TVIS導播、《中國時報》執行製作、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製作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專案召集人、欣傳媒總監、卓越文化工作室製作人、心福影音內容製作公司總監。

2024年5月15日,陳君天因病逝世[4][5]。

電視節目製作

陳君天曾榮獲金鐘獎等17項電視大獎[3],在台視製作的節目包括鄧麗君從日本返台的第一部電視專輯,合作對象包括白嘉莉、張艾嘉、鳳飛飛、童安格;許多知名藝人第一次上電視就是上陳製作的節目,例如李宗盛、張清芳、費玉清、王芷蕾。[6] 陳堅持細節、極富創意,且他認為「綜藝節目也有社會責任」。陳曾安排名主持人白嘉莉訪問十大建設工程進度,並製作「三百六十行」、「論語」等節目。陳君天認為「『好玩』固然重要」,「綜藝節目只是包裝,還是要傳達正確的觀念」。與陳君天相識半世紀的孫越觀察說,陳君天「做的事情都是有思想、有文化的」,「必須要能欣賞,才能感覺到他提出的問題或所製作出節目的可貴」[1]。

1966年考試進台視新聞部,1972年任台視美術組組長。

1973年,製作台灣第一個雜誌型綜藝節目「銀河璇宮」,由白嘉莉主持;並創作短劇由張小燕、孫越演出。

1978年,與張艾嘉聯合製作「十一個女人」;同年,「幕前幕後」節目,張艾嘉主持。

1979年,製作台視「三百六十行」,透過歌舞短劇的形式,向觀眾介紹各行業。

1980年,獲台視獎勵環遊世界、觀摩各國節目,返國後向台視提案新節目「論語」。

1981年,台視歌舞綜藝節目「論語」,以生活化方式,將古書文字轉為實際生活態度;調整製作風格,以「無限關懷」節目獲製作人金鐘獎。

1982年,製作中華民國71年國慶暨台視開播20週年特別節目《雙十雙十》,並出版書籍「電視人畫像」;「論語」節目獲金鐘獎。

1983年~1989年,製作台視每年度年終節目。

1988年4月,紀念慎芝逝世,擔任台視節目部製作的特別節目《群星頌:懷念慎芝專輯》的編劇。

1989年,製作台視鄉鎮對抗體能遊戲節目「要拚才會贏」,同年向台視辭職、全力經營卓越傳播。

1990年代,與前廣電基金公共電視節目製播組企劃科科長宋穎鶯共同製作公視基金會節目《談性頻道》,張月麗主持。

紀錄抗日戰爭真相

主條目:一寸河山一寸血

陳君天說「全球14億的華人,只有5%的華人知道真正的歷史,而這些人幾乎都在台灣。」他說,抗戰史在台海兩岸出現完全不同版本,被中國共產黨扭曲宣傳為由毛澤東領導,在臺灣則被國民黨淡化,而日本人則竄改史實,導致抗日史實掩上疑雲。1995年3月,抗戰勝利50周年紀念,退役老將與黨政大老包括蔣緯國、電視界耆老劉侃如,發起抗日戰爭紀實紀錄片製作委員會,集資邀請陳君天任製作人,這是《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源起。面對蔣緯國邀請,陳自白無法歌功頌德,將一切按事實陳述;蔣緯國同意說「誰做得不好,你都可以批評,包括我家老頭子(蔣中正)」。事後蔣緯國也履行承諾,僅查看時間、資料是否錯誤;這紀錄片因此更貼近真實與人性。[2]

陳君天自此奔走十多年,踏遍抗日時各會戰戰場遺址、探訪台灣各地的榮譽國民之家,在全球各國尋訪「目擊、參與歷史的第一手當事人」(而不訪談「兒子聽父親說」、戰爭專家),包括親身參戰的老將士兵逾八百人、日籍士兵、搜羅各國軍事檔案、尋訪親歷戰爭的專家,歷5次改版,甚至為此戒掉數十年菸癮以維持體力、並為此傾家蕩產,他認為自己所做也只保留了「九牛一毛」的史蹟。陳君天說,他是以「你是人,我也是人」的人性角度來紀錄,強調真實。他說,做抗日紀錄片的採訪製作「猶如與時間賽跑般,在搶救珍貴歷史」,出現過多次已約訪參戰者,卻突然過世、住院插管無法說話。陳君天的影片庫收藏量,超過台灣任一個官方機構,成為各媒體製作紀錄片的重要片源。他對歷史畫面極熟悉,可以馬上辨識出一個歷史鏡頭發生的時間、地點。[2]

作品列表

1981年 - 無限關懷:獲第16屆金鐘獎製作人獎

1982年 - 論語

1985年 - 認識自己

1986年 - 生產力廣場

1987年 - 人之初

1988年 - 男女之間

1989年 - 名牌的故鄉

1990年 - 中國文學家系列

1991年 - 找到自己-39集

1993年 - 性本善

1994年 - 台灣奇蹟的創造者

1995年 - 一寸河山一寸血

1996年 - 小宇宙之旅:入圍金鐘獎美術指導獎

1997年 - 盧溝烽火六十年

1998年 - 台灣政治檔案

1998年 - 公共電視跨年音樂會

1999年 - 山河歲月

2000年 - 台海戰役

2000年 - 希望與榮耀

2000年 - 大陸名城之旅

2000年 - 台灣四百年

2000年 - 山河變

2000/2002年 - 大愛台灣309

2001年 - 名將風雲錄

2001年 - 鄭和傳/鄭成功傳

2002年 - 「蔣中正傳」

2003-2004年 - 經國先生傳

2005年 - 大決戰

2006年 - 「蔣中正」

2006-2008年 - 「中日戰爭」

2007年 - 475,000砲彈的秘密(823砲戰)

2008年 - 大愛「發現」

2009-2011年 - 尋找一九四九

黃埔

其他作品

胡德夫《匆匆》--作詞

參考文獻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文諒
H:王文諒镇長,原是柑園國小老師,後來
059-12-29任命台灣省台北縣樹林鎮公所秘書,接著選樹林鎮長第7屆,選上王文諒鎮長(任期62.04.01-66.12.29),後於任內病逝,由高文良代理鎮長再選上鎮長
(任期66.12.30-74.12.19)。王文諒任鎮長期間,甚後鎮民愛戴。如今網路也只能查出任期,其他皆無訊息,這是網路時代的悲哀。有人寫,可蒐尋,無人寫,消失無蹤。20240529W3

網路資料
台北縣樹林鎮長第7屆
王文諒任期62.04.01-66.12.29 

059-12-29任任命台灣省台北縣樹林鎮公所秘書任命王文諒台灣省台北縣樹林鎮公所秘書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齊邦媛
H:齊邦媛教授於2024年3月28日往生,是聞名的文學家,也是翻譯家,令人敬愛,享壽101歲。

維基百科:
齊邦媛是中華民國作家、教育者、中國文學學者,專長為中國文學、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 齊邦媛生於遼寧省鐵嶺縣,後遷居臺灣;主編《中華民國筆會季刊》,參與《台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畫,推動吳濁流、王禎和、黃春明、李喬、鄭清文、朱天文、平路等台灣代表性作家的文學作品英譯工作,提高台灣文學在國際間的能見度。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24 年 2 月 19 日,中國鐵嶺市鐵嶺縣

逝世: 2024 年 3 月 28 日

子女: 羅思平

著作: 巨流河、 The Great Flowing River: A Memoir of China, from Manchuria to Taiwan

學歷: 印第安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

父母: 齊世英、 裴毓貞

代表作: 《巨流河》

網路報導:
台大外文系名譽教授、文學家齊邦媛於2024年3月28號凌晨一時辭世,享嵩壽一○一歲。中華民國筆會稍早在臉書發文敬悼齊邦媛。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小姐2022
維基百科志願者互聯交流群(Telegram:@wikipedia_zh_n、Discord及IRC:#wikipedia-zh IRC://互聯)歡迎大家加入。

[關閉]

2022年度香港小姐競選

語言

下載 PDF

監視

編輯

2022香港小姐競選(第50屆[註 2])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舉辦的選美活動,為港姐競選50周年金禧誌慶。該年度口號為「時代在變 美麗不變」[6][7]。
第50屆香港小姐競選日期2022年9月25日
晚上8時場地 香港紅磡香港體育館主持鄭裕玲、曾志偉、陳百祥、鄭丹瑞、陳欣健、王賢誌[註 1]、錢嘉樂、森 美、崔建邦、麥美恩、陸浩明、馮盈盈、丁子朗、周嘉洛主題「時代在變 美麗不變」電視台無綫電視監製何小慧(統籌經理)
梁志康、林俊文最高收視率25[2]· ·
該年度的決賽賽事於2022年9月25日晚上8時假香港體育館舉行,是自2010年度香港小姐競選以來,相隔12年後再次以香港體育館作為香港小姐競選決賽場地。
名次編輯

最後結果參賽者2022香港小姐冠軍

8號 林鈺洧

亞軍

4號 許子萱

季軍

14號 梁超怡

五強

1號 徐麟

9號 陳銘鳳

大會獎項編輯

獎項參賽者最上鏡小姐

14號 梁超怡

友誼小姐

13號 邢慧敏

國際親善小姐

4號 許子萱

其他獎項編輯
其他獎項編輯

獎項得獎者現場觀眾至Like佳麗

2號 林曉彤


9號 陳銘鳳


14號 梁超怡


19號 楊溢


最佳妝容獎

4號 許子萱


生態保育大使獎

4號 許子萱


網民至Like KOL獎

8號 林鈺洧


最佳口才獎

4號 許子萱


11號 馮嘉敏


14號 梁超怡


17號 張靜婷


參選佳麗編輯佳麗編號中文名字英文名字參選年齡身高(英吋)三圍職業1徐 麟Astrid Xu255'8"35" 24" 36"博士生2林曉彤Hebe Lam5'6"33" 22½" 33"助理工料測量師3陳瑞菱Reina Chan5'5"34" 24" 35"學生4許子萱Cecca Xu5'4"34" 23½" 34"投行分析師5陳婉怡Chrissy Chen2433½" 24" 35½"學生7王子蝶Gabrielle Wang32" 22" 32½"商業估值分析師8林鈺洧Denice Lam275'9"34½" 25" 36½"模特兒9陳銘鳳Cherry Chan265'7"33" 23" 36"教育留學咨詢顧問10何思懿Ceci Ho235'6"35" 24" 35"學生11馮嘉敏Yohanna Fung5'7"32½" 24" 35"英語導師12張可欣Naomi Zhang5'4"33" 24" 34"學生13邢慧敏Sharon Ying275'9"33" 25" 36"模特兒14梁超怡Joey Leung265'3"32½" 23" 34"程式師招聘官15張光怡Chloe Cheung255'4"32" 22" 33½"醫生16敖嘉揚Catherine Ao245'7"33" 23" 34"碩士生17張靜婷Janice Cheung275'6"32½" 23" 35"模特兒18何詩琪Maggie Ho5'3"32" 23½" 33½"法律助理19楊 溢Stacia Yeung265'5"32½" 22¾" 33½"畢業生20梁家琪Khaki Leung225'3"34" 25" 35½"學生

佳麗晉級及淘汰情況編輯淘汰次數
(宣布淘汰時間)獲晉級佳麗被淘汰佳麗備註第一輪淘汰
(21時29分)

1號 徐 麟


2號 林曉彤


3號 陳瑞菱


4號 許子萱


5號 陳婉怡


8號 林鈺洧


9號 陳銘鳳


14號 梁超怡


16號 敖嘉揚


17號 張靜婷


7號 王子蝶


10號 何思懿


11號 馮嘉敏


12號 張可欣


13號 邢慧敏


15號 張光怡


18號 何詩琪


19號 楊 溢


20號 梁家琪


此環節前共有19名佳麗,10名獲晉級、9名被淘汰
第二輪淘汰
(22時13分)

1號 徐 麟


4號 許子萱


8號 林鈺洧


9號 陳銘鳳


14號 梁超怡


2號 林曉彤


3號 陳瑞菱


5號 陳婉怡


16號 敖嘉揚


17號 張靜婷


此環節前共有10名佳麗,5名獲晉級、5名被淘汰

入圍佳麗個人背景

目次

比賽結果
入圍佳麗個人背景編輯

1號徐 麟:中國安徽省出生,香港大學公共管理系博士生,其短曲髮形象在初選期間曾被傳媒形容為「爆炸頭」,髮型亦跟1987年度香港小姐亞軍李美鳳相像,因樣貌被指與2006年度香港小姐冠軍陳茵媺相似,被封為「翻版陳茵媺」。

2號林曉彤:英國西英格蘭大學工料測量及建築管理學系畢業,助理工料測量師。

3號陳瑞菱:倫敦經濟學院管理學碩士畢業(一級榮譽)

4號許子萱:中國廣州市出生,12歲移民美國東岸。美國密西根大學金融及戰策管理系,曾任美國銀行投資銀行分析師,2017年曾參與國內著名相親真人實境節目《非誠勿擾》演出[8],2019年在國內出版她人生第一本自傳《一個華爾街女孩的面考實錄》分享紐約職場文化、職場人際關係複雜性、職場人性陰暗面、如何有效運用辦公室政治和面試心得,惟在內地及外國網站均滯銷而需減價促售。她預告將會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出版她第二本自傳,內容將會講述是次在香港選美經歷和內幕[9]。在首晤傳媒記者會中透露剛剛已獲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工商管理系碩士同時錄取,目前正考慮修讀二者其一。她透露,如當選香港小姐,將擱置其讀書進修計劃,並竭盡所能履行香港小姐的職責[10]。在港姐訓練期間,曾被指與15號張光怡因排舞問題而鬧出不和事件,二人其後否認。

5號陳婉怡: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碩士畢業

6號林泳怡:美國加州高中畢業,將到美國塔夫茲大學讀書,其後宣布退出比賽回美國繼續升學

7號王子蝶: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畢業,商業估值分析師

8號林鈺洧:曾用藝名林卓錡,中英混血兒,藝人林俊賢與前妻之女兒,廣東新會人,商科畢業,熊黛林和Angelababy經理人Kim旗下模特兒,曾參與ViuTV多個節目演出,其中代表作是在清談節目《對號入座》中大方分享性經驗

9號陳銘鳳:香港出生,中國深圳成長。中山大學英文翻譯及德文畢業,教育留學諮詢顧問,內地社交平台粉絲多達二百萬

10號何思懿:香港恒生大學就讀新聞傳播。活躍於義工界別,曾為香港特區中央青年獅子會會長,現太平山青年商會企業傳訊及出版事務董事,以及中國港澳303區青年獅子區會公共關係及出版組主席

11號馮嘉敏: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碩士畢業,英語及數學教師

12號張可欣:本名張學晴,來自中國山東,大學商科學生

13號邢慧敏:香港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系畢業(2019年),模特兒,連詩雅師妹

14號梁超怡:香港出生,童星出身,5歲已參演電影《無間道》演出[11],14歲移民美國芝加哥,2019年畢業於北伊利諾大學並獲得商科市場營銷學士學位,大學就讀期間曾參選2017年世界華商形象大使競選北美賽區並奪得亞軍和參選2019年芝加哥華商會親善小姐競選,但最終落選,是TVB當紅花旦張曦雯師妹[12],畢業後曾於數家美國科技企業任職,參選香港小姐前在美國加州洛杉磯臉書分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招聘官,因甜美笑容被傳媒形容為「翻版孫藝珍」,吸引著名男藝人如周柏豪和方力申關注其社交媒體[13]。被揭身上至少7處有紋身[14]

15號張光怡: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畢業,海選時還是瑪麗醫院實習醫生,於2022年7月1日正式成為註冊醫生。志向希望以香港小姐身分成為香港醫學界的發言人,代表香港到世界衛生組織發言。因其學業優異成績,被傳媒封為麥明詩2.0和被分類為香港新一代知性美代表[10]在港姐訓練期間,曾被指與4號許子萱因排舞問題而鬧出不和事件,二人其後否認。

16號敖嘉揚:紐約大學經濟系,現香港大學商學院碩士生

17號張靜婷:英國伯明罕城市大學商科畢業,曾參選2018年度亞洲小姐競選香港賽區並入選十強,模特兒。獲前東華三院主席王賢誌提名,被爆15歲時經常運用流利粗口在個人社交平台責罵他人,被封本屆「粗口港姐」。

18號何詩琪:英國法律大學法律系畢業,法律助理,16歲時曾是𑃁模組合Donut成員,是胡心諾師妹。惟出道兩個月後因到英國升學,從此退出𑃁模界。

19號楊 溢: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學系畢業

20號梁家琪:澳洲雪梨大學傳理系碩士,獲1988年國際華裔小姐季軍郭秀雲提名參選,被指極有古典美態,貌似年輕版美國好萊塢華裔女星劉玉玲[15],多年來熱心於社會公益和海洋保育活動。希望能透過選美向大眾推崇環境保育意識並藉此一圓兒時演員夢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09 Fri 2022 16:48
  • 景翔

景翔
本名:華景彊。
出生資訊:1941年10月14日至2020年4月13日夜
出生地:中國江西固江鎮。
學歷:1964年畢業於台北工專(現為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科
經歷:1948年底隨家人來台,台北工專工科畢業,但除早期擔任電腦程式設計外,多從事文化藝術類之工作,亦為知名影評人及廣播主持人。自民國51年因興趣投入翻譯工作,由業餘轉為專業,始終樂此不疲,故雖有一米七九之身高,譯著早已等身。儘管不乏應制之作,但用心與誠懇則一以貫之。
重要譯作:有《中性》、《男人的愛人是男人》、《黑石南毒殺案》、《恐怖角》、《鳳眼》、《午夜牛郎》、《他們》、《超級巨星》、《破水而出》、《彩蝶之翼》等。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清玄
維基百科介紹:
林清玄,臺灣高雄旗山區人,私立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當過報社編輯、記者。作家,篤信佛法,以融合佛法的散文而著名,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天心永樂等。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53 年 3 月,高雄縣

逝世: 2019 年 1 月 23 日,旗山區

著作: 清歡, 溫一壺月光下酒, 打開心內的門窗, 你心柔軟, 卻有力量, 紅塵菩提, 林清玄散文精選, 天心月圓, 鳳眼菩提, …

子女: 林亮云

配偶: 方淳珍 (結婚於 1997 年), 陳彩鑾 (結婚於 1979 年–1996 年)

學歷: 世新大學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09 Fri 2022 15:39
  • 宋瑞

宋瑞
H:年少喜讀勵志文集,特買「宋瑞勵志文集(共五集)」,讀來津津有味,今查宋瑞,反而是陌生名詞。作家有介紹則搜尋快,没有則沉寂。
20221209W5

網路資料:
宋 瑞(1920~2006)
宋瑞,男,本名吳詠九,另有筆名友
詩、郁士、尤時等,籍貫廣東番禺,1920
年 7 月 14 日生。上海震旦大學政經系肄
業,戰地政務經建班畢業。曾任空軍總司
令部文職秘書、經濟部經濟顧問室研究委
員、勵志出版社發行人等職。寫作文類以
散文為主,另有些許評論文章。著有《西洋名人成功之道》、《宋瑞勵志文集》(共五集)、《心靈小品》、《人生座右
銘》、《人生的燈塔》、《智慧存摺》、
《智慧‧人生‧緣》等近三十本勵志文
集,評論《現代文學的播種者》、《西洋
文學名著析賞》、《諾貝爾獎傑出小說
家》等。11 月 4 日逝世,得年 86 歲。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聖光
出生資訊:19970912
往生日:20221102。
出生地:台灣人。
學歷:在花蓮唸書。
告別式:20221114
事蹟:在2017至2021年間在台灣從軍,後來加入喀爾巴阡西奇營第49隊步兵營,協助在烏東的烏克蘭軍擊退入侵者。牌上最後一句寫上,為「烏克蘭人而戰」。
2022年11月2日,曾聖光於烏東頓涅茨克州利曼方向與俄軍交戰時因遭來襲戰車砲彈炸射而頭部受傷,最終因失血過多而陣亡,享年25歲。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位隱居明星人名錄
H:明星隐退是不如意,還是見好就收,只要自己過得好,別人的評斷只是過眼雲煙。20221114W1

網路資料:
「10位明星隱居生活遭曝光:呂奇開出租貼補家用,淩波患病與丈夫相依為命,最後一位近況太心酸#星光大賞#朱咪咪#黃元申#淩峰#關正傑#淩波#呂奇#王祖賢#劉文正#胡燕妮#王傑」。

維基百科介紹:
朱咪咪
朱咪咪,馬來西亞華人,出生於馬來亞聯合邦霹靂州怡保,是新加坡及香港1970年代的粵語小調歌后,當時經常在香港的酒廊獻唱。在1980年代曾經沉寂過一段時間,但到了1990年代與尹光同台演出而再度風光。之後二人一起簽約無綫電視,在夜間的《歡樂今宵》節目中演出。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54 年 10 月 26 日(68歲),馬來西亞怡保

配偶: 馬坤真 (結婚於 1980 年)

子女: Ma Jian Ting

黄元申
黃元申,香港電影、電視劇演員,於上海市出生。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48 年 11 月 20 日(73歲),中國上海

專輯: 大號是中華

學歷: HKMLC Queen Maud Secondary School

凌峰
凌峰,本名王正琛,出生於中華民國青島市,台灣歌手、主持人。是台視《八千里路雲和月》的製片人及主持人。凌峰於1980年代前曾主持多檔綜藝節目及知名歌手,例如華視綜藝節目《週末2100》、春晚演唱歌曲《船歌》《小丑》等。1985年獲得第20屆金鐘獎男歌星演員獎。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45 年(77歲),中國青島市

伴侶: 賀順順

專輯: 難以說抱歉

出道日期: 1977年

關正傑
維基百科介紹:
關正傑,前香港歌手兼建築師,與其大學師兄許冠傑齊名為「樂壇雙傑」,活躍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尾,主唱的歌曲眾多,膾炙人口。大學時期專唱英語民歌,1970年代中期轉唱粵語歌,以劇集歌曲為主,唱遍佳視、麗的、無綫及香港電台四家傳媒。1988年推出最後一張專輯後淡出樂壇,並於1990年代初移居美國西雅圖至今。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49 年 3 月 27 日(73歲),香港

專輯: 天蠶變, 天籟

學歷: 香港大學, 聖保羅男女中學, 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

所屬唱片公司: 寶麗金

凌波
凌波,本名「黃裕君」,前香港女歌手兼演員,尤以擅唱黃梅調而成名,並在1960年代以一曲《郊道》竄紅,先後演出多部黃梅調電影而為人所知。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39 年 11 月 16 日(82歲),中國汕頭市

配偶: 金漢 (結婚於 1966 年)

子女: 畢國勇, 畢國智, 施永輝

專輯: 百代黃梅調/山歌系列‧七 魚美人

電視節目: 八千里路雲和月, 住左邊住右邊, The Female Prince, 十月戲劇大展- 反哺

父母: Oie Chan, 艾德‧朴

呂奇:
呂奇生於廣東臺山縣,原名湯覺民。香港粵語片演員、編劇、導演。1950年來香港,是聖保羅書院校友。呂奇是香港電影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從1960到1980年代,他先後演出近100部電影,與影迷公主陳寶珠有「金童玉女」之稱,被稱為銀幕情侶。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42 年(80歲),中國江門市台山市

配偶: 凌黛 (結婚於 1987 年), 關惠珊 (結婚於 1960 年–1973 年)

學歷: 聖保羅書院

王祖賢, 台灣電影女演員。就讀國光藝校時被發掘,1984年在台灣出道,隨後至英屬香港發展。90年代初香港影壇「四大花旦」之一,因身材高挑和外貌出眾坐擁「亞洲第一美腿」和「亞洲第一美女」稱號。集夢幻、風情、出塵之味於一身的女明星,「媚」是她的代名詞。1987年憑藉電影《倩女幽魂》系列紅極一時。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67 年 1 月 31 日(55歲),台北台北市

身高: 1.73 公尺

父母: 王耀煌

電視節目: 世紀末之詩

專輯: 與世隔絕

劉文正
劉文正,台灣男歌手、演員、主持人、製作人,是1970、80年代華語流行樂壇的代表性男歌手,他的歌曲流行於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香港等地,具有廣大的影響力。他被譽為華語歌壇「偶像始祖」,他的演唱影響到中國大陸第一代男歌星的演唱,多位歌手以翻唱劉文正的歌曲成名,在中國大陸形成「男學劉文正」的風潮。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52 年 11 月 12 日(70歲),台北台北市

父母: 劉冠倫

專輯: 卻上心頭

兄弟姊妹: 劉文莉

所屬唱片公司: 寶麗金

胡燕妮
胡燕妮,廣東開平人,中德混血兒,香港電影演員,人稱「噴火女郎」。其姑母胡美儀曾任教於九龍城區街坊福利會小學。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45 年 11 月 17 日(76歲),中國江門市開平市

配偶: 康威

子女: 尹子維, 尹子洋

提名記錄: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王傑
王傑,華語樂壇創作歌手、音樂製作人和演員,與齊秦、童安格、周華健並稱「台灣四大天王」。 其歌曲在大中華地區及美、加、星、馬、日、韓等地華人中擁有廣泛影響力,大量歌曲亦被越南、緬甸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歌手翻唱,曾被韓國歌迷們譽為「亞洲歌聖」 。王傑出道前有一段心酸的生活經歷,飛碟唱片早期宣傳文案稱他爲「昨日的浪子.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62 年 10 月 20 日(60歲)

配偶: 莫綺雯 (結婚於 1993 年–1997 年), 段安琪 (結婚於 1981 年–1984 年)

身高: 1.75 公尺

父母: 王俠, 許玉

電視節目: 老婆大人, 血濺塘西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米樂夫人
H:米樂夫人20071106發表,也是自我介紹,恭錄之,也記載一位慈悲的ETbloguide的作者。
米樂夫人一週年慶
20071106
http://bloguide.ettoday.com/huisu/textview.php?file=96692
有非洲醫生之稱的史懷哲博士(Albert.Schweitzer)說過一句話:“良善是去珍惜保存生命, 推展激發生命, 提升它的最高價值與潛力。反之﹐邪惡是去毀壞生命, 傷害或抑制生命的發展能力。"
米樂夫人相信,人人要保存﹐推展和提升個人的生命價值是從幫助他人開始﹐可以由此創造一個更美好和平的社會。人生短暫﹐我的人生目的是﹕不停的得愛和得智慧﹐再把自已的愛和智慧與他人分享。
 
      以迎合今日多方元多變的社會,人類資源學不但是一門專注於人類資源實際應用和開發的方針﹐並且是一門具備良好敏感度和慈愛同憫心的知識。以幫助他人為主要動力﹐我選擇這門人類資源學專業知識,來達到我終身學習如何更正面和良好的分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提升生命的最高價值與潛力。
從高中畢業後﹐由於家中有某些經濟困難﹐放棄進大學好幫助家業。  1987年, 滿懷完成高等教育的夢想,以提高能力好服務他人,我移居美國加州。
      
     1995年﹐我有機會在加州爾灣谷學院繼續我的大學教育。幸運地﹐有傑出的教授們引導我進入生活的一個新領域。不但取得心理學二專資格和大學營養學系四年大學學位﹐並在2004年取得人類資源學碩士,完成了我一心追求學習專業新知和高等教育的理想。
 
      由於深刻的求知慾和繼續追求學習新知的趨使下, 去年十一月,我在東森建立一個米樂夫人部落格, 一可以提高我的個人寫作能力外﹐也可籍部落格”來分享自已的個人專業知識和生活經驗, 來達到幫助他人的目的..
          
       並且靜心等候,希望有一天, 我能用自己的方式, 使小小的身邊週遭世界能變得更美好和諧。當然我了解自已是一個小人物, 但我的生活經驗啟發我得以認知“學習分享”的重要性。深深地希望,能善用這部落格書寫機會的幫助下,逐步完成我個人終生分享目標。
    
       米樂夫人部落格中包括有關個人的生活與日常經驗以散文或打油詩方式來與大眾分享。事實上, 米樂夫人部落格大部分是以傳播健康有關的信息為主。目的是要促進大眾平日對良好飲食習慣的警覺, 希望大家有更健康身心有更快樂的人生! Be Happy!
There is a saying by Albert Schweitzer: “Good is to preserve life, to promote life, to raise to its highest value. Evil is to destroy, injure or repress life which is capable of development.” I believe,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life is starting from helping others which can create a better and peaceful society. Human Resources—a focus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n today’s changeable and diversity society with sensitivity and compassion. This specialized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attract, retain and develop human resources can help me to achieve my goal of helping others. To provide a positive and good service to others, it needs a good knowledge which is required a lifelong learning. To keep learning is a main motivation of mine to choose Human Resources profession. After I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Because my family had some economic difficulty so I quit school and helped the family business. In 1987, I immigrated from Taiwan to the United States, carrying a dream of getting a higher education to enhance ability to sever others. Finally, I had opportunity to continue my education in Irvine Valley College since 1995. My fine professors guided me through a new field of my life. I finished my AA degree and had completed my undergraduate degree and Human Resources graduate program to carry on to pursue my dream of lifelong learning. With deep curiosity, I realized that to be a Blogguide member could enhance my ability to help others . . . and some day to, in my own way, help this to be a better world. Of course I realize I am just one small person, but my life experience has inspired me to learn. As of the writing of this blog, I have been credited with over six years of college study. My dream of a graduate education has become a reality. I deeply hope that I can work and learn to complete this life-long goal to sever others with the aid of this opportunity.
20061107
Didi的自我介紹: 
「史懷哲(Albert.Schweitzer)(1875~1965)有說過:美好將保存生活, 促進生活, 上升對它的上限值。罪惡將毀壞, 傷害或抑制是在發展上的能力"
我相信, 保存和促進生活是從幫助其他人開始可能創造一個更好和平安的社會。人的資源集中於人力資源的實際應用在今天多變和變化社會以敏感性和慈心。這專業技能和知識, 吸引, 保留和開發人力資源可能幫助我達到我幫助其他人的目標。提供一項正面和好服務對其他人, 它需要被要求終身學會的好知識。繼續學習是選擇人力資源行業為我的主要動力。
在我從高中畢業了之後。由於我家有某一經濟困難因此我放棄了學校和幫助家業。1987 年, 我移居了外國從臺灣到美國, 滿懷得到高等教育夢想提高能力以服務他人。終於, 自1995 年以來,我有機會在爾灣谷學院繼續我的教育。我的傑出的教授引導了我通過我的生活的一個新領域。我完成了我的AA 程度和完成我的大學學位和人力資源畢業的課程,繼續追求我的終身學習夢想。
以深刻的求知慾, 我體會那是Blogguide 成員能提高我的能力幫助其他人。..並且待到某一天, 用我自己的方式, 幫助一個更好的世界。當然我體會我是一個小人物, 但我的生活經驗啟發我去學習。我相信經過六年學院訓練,這blog書寫文字我很熟練。我的夢想是學校畢業也成為事實。我深深地希望, 我能在這書寫機會的幫助下,寫作和學會完成這個終生目標,並且服務其他人。」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雪迎
H:2014神雕俠侶電視劇張妍希版飾演郭襄。20221003W1

維基百科介紹:
張雪迎,中國大陸女演員,出生於浙江省義烏市。2020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主角作品有《狗十三》、《泡沫之夏》、《白髮》等。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97 年 6 月 18 日(25歲),中國金華市義烏市
身高: 1.65 公尺
代表作品: 《狗十三》; 《泡沫之夏》; 《白髮》
學歷: 中央戲劇學院, 中國戲曲學院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烽火戲諸侯
H:看完雪中悍刀行電視劇,作者是烽火戲諸候。
故查之。20220919W1

百度百科介紹:網絡作家
烽火戲諸侯,本名陳政華,1985年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2],杭州市網絡作家協會主席[3],十二屆全國青聯委員[4]橙瓜見證·網絡文學20年十大仙俠作家,百強大神作家,百位行業代表人物。[5][6]。其中主要代表作有《極品公子》《陳二狗的妖孽人生》《老子是癩蛤蟆》《桃花》《天神下凡》《雪中悍刀行》《劍來》。

烽火戲諸侯的文風多變,所著小説涵蓋現代都市,武俠仙俠,東方玄幻,尤善以細節動人心,在書迷中極具凝聚力。

作品《陳二狗的妖孽人生》改編網劇,騰訊視頻獨播,點擊量破20億,榮獲騰訊視頻年度驚喜網劇榮譽[7]。作品《雪中悍刀行》榮獲2015首屆”網絡文學雙年獎”銀獎[8];入選中國作家協會2016年“中國網絡小説排行榜”年榜。2018年10月25日,憑藉《雪中悍刀行》在玄幻仙俠類獲獎作品中獲首屆泛華文網絡文學“金鍵盤”獎。[22]作品《劍來》入選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周2017年“中國網絡小説排行榜”年榜[9]。

中文名陳政華

別名大內總管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85年

個人介紹
2005年底,開始在起點中文網發文,後一直以挖“坑”不填而廣受讀者抱怨,因此被稱為“大內太監總管”。其作品在讀者中訂閲高、口碑好,但是他毅然太監,絕不“出宮”。更新速度猶如龜爬,馬甲眾多!其馬甲有:婆娑世界教主、八部浮屠。

2009年作品《陳二狗的妖孽人生》獲得首屆年度最佳作品評選第一名。

2010年4月,轉戰縱橫中文網。

2012年魯迅文學培訓班成員。

出席2014年縱橫中文網作者年會

2013年12月登上首屆網絡作家富豪榜。[10]

2014年1月擔任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2]

2014年7月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

2015年出席網絡文學高峯論壇暨網絡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成立大會。[11]

2015年1月,首屆中國網文之王評選揭曉,烽火戲諸侯受到業界廣泛肯定,榮登“十二主神”作家。

2017年2月,第二屆網文之王評選中位列十二主神。[12]

2018年5月參加中國首屆網絡文學周併發言。[13]

2018年5月,“橙瓜網絡文學獎”評選中位列五大至尊。[14] [15]

2018年6月參加中央統戰部自由職業培訓班[16]

2018年7月參加首屆兩岸青年文學匯併發言。[17]

2020年,橙瓜見證·網絡文學20年十大仙俠作家。

2020年,橙瓜見證·網絡文學20年百強大神作家。

2020年,橙瓜見證·網絡文學20年百位行業代表人物。[5]

主要作品

都市類作品

《極品公子》

作品字數:429萬,起點中文網首發。已完結。

作品簡介:主角葉無道,一個以衞道者自居的花花公子,以征服美女為最大樂趣!為什麼要把女人當作神聖不 可侵犯的女神?為什麼我不可以把她們當作我的玩物,當作我利用的棋子,當作我的奴隸?既然上帝如此慷慨 賦予身為兩個龐大家族第三代中唯一的男性公民的他這麼多,他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征服美女--上帝送給男人 的最好禮物?

《陳二狗的妖孽人生》

作品字數:120萬,起點中文網首發。已完結。

作品簡介:許多年後,老人躺進了一座不起眼的墳包,那個沒被大雪天刮煙炮凍死、沒被張家寨村民戳脊梁骨白眼死的孩子終於走出大山,來到城市,像一條進了山的瘋狗,咬過跪過低頭過,所以榮耀。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16 Fri 2022 00:02
  • 高嗚

高嗚
網路資料
20170206「早年高鳴是健美先生,近年5種癌症纏身的他,2017年2月6日早晨疑因久病厭世,驚傳在新北市萬里用黑色電線綑綁頸部上吊,自殺死亡。」
維基百科介紹:
高鳴,台灣男演員,本名劉明哲,出生於台灣臺中。其弟劉林亦為著名演員,兄弟並曾同台演出。其孫女劉奕兒也同為演員。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33 年 4 月 16 日,嘉義市

逝世: 2017 年 2 月 6 日,萬里區

配偶: 于真 (結婚於 ?–2017 年)

父母: 劉金約

代表作品: 《嘉慶君與王得祿》; 《西螺七劍》; 《真情滿天下》

兄弟姊妹: 劉林, 劉明裁, 劉明俊

子女: 劉妍纓


高鳴遺書全文:

「阿真!」我在教你聽到了沒有?我今生有你萬事皆足,在我人生絕望跌落谷底之際,我倆相逢,你恩深義重,放棄歌星、似錦前程,陪伴照顧我,使我重新拾回失志人生奮發圖強,再造之恩沒齒難忘。

今生你摯愛相依,盡心顧我,無怨無悔、亦妻亦母,有你始能有我,感恩銘謝。我倆相依五十餘載,糟糠之情,難於忘懷,不捨離分,願來生再牽手續緣,並蒂蓮花,以報今生待你之不足,重新生回我倆該生之子,以贖我前世罪孽。

祈天佑你,順心如意,長樂安康。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