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A歷史待錄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Free20241124W7

新的介面。

E-Free201605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Free自由書寫20241124W7

新介面。

H-Free自由書寫201605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民黨不分區人名錄20191116

H:僅排序第十七名的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落馬

。其餘33名皆過關。

不分區名單:

排序16日新名單13日舊名單1曾銘宗葉毓蘭(下降1 > 2)2葉毓蘭*曾銘宗(上升2 > 1)3李貴敏李貴敏(不變)4吳斯懷*吳斯懷(不變)5鄭麗文鄭麗文(不變)6林文瑞林文瑞(不變)7廖婉汝李玉嬋(下降7 > 20)8翁重鈞邱毅*(退出)9吳怡玎廖婉汝(上升9 > 7)10陳以信吳敦義(下降10 > 14)11張育美謝龍介(下降11> 15)12李德維車宜靜(下降12>16)13溫玉霞溫玉霞(不變)14吳敦義*翁重鈞(上升14 > 8)15謝龍介張育美(上升15 > 11)16車宜靜陳以信(上升16 >10)17張顯耀(被刷掉)吳怡玎(上升17 > 9)18牛春茹李德維(上升18 > 12)19范成連牛春茹(上升19 > 18)20李玉嬋曾文培(下降20 > 21)21曾文培王桂芸(下降21 > 22)22王桂芸范成連(上升22 > 19)23謝瀛華侯佳齡(下降23 > 24)24侯佳齡耿繼文(下降24 > 25)25耿繼文王裕文(下降25 > 27)26邱素蘭邱素蘭(不變)27王裕文張智倫(下降27 > 29)28李惠蘭李惠蘭(不變)29張智倫史雪燕(下降29 > 30)30史雪燕連元章(下降30 > 31)31連元章許謹如(下降31 > 32)32許謹如謝瀛華(上升32 > 23)33黃璉華黃璉華(不變)34林有志林有志(不變)

※藍色底色為變動較大者,包括從安全名單掉到安全名單外,或由安全名單外往上升到安全名單內、或新增、退出者。而有*記號代表爭議較大。最新國民黨不分區名單排序第一到第十名是:曾銘宗、葉毓蘭、李貴敏、吳斯懷、鄭麗文、林文瑞、廖婉汝、翁重鈞、吳怡玎、陳以信。第十一名到第十七名是:張育美、李德維、溫玉霞、吳敦義、謝龍介、車宜靜、張顯耀。第十八到第二十是:牛春茹、范成連、李玉嬋;第二十一到三十是:曾文培、王桂芸、謝瀛華、侯佳齡、耿繼文、邱素蘭、王裕文、李惠蘭、張智倫、史雪燕;第三十一到第三十四是:連元章、許謹如、黃璉華、林有志。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的介面20241124W7

舊的介面不見了,新的開始。人生開始又過了十幾年。上次20110912開始。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60703日記
今天購買「讀書的技術」24元,書中教人如何使用資料卡,令人驚艶!
知識誕生的奧秘
作者:梅棹忠夫
出版社:晨鐘出版社
語言:繁體中文
頁數:147 頁
出版日期:1970/12/25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汪建民
H:汪建民10月7日病逝「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天命難違,活在當下。」人生瀟灑走一回!20241008W2

汪建民
網路報導
男星汪建民罹患「肺腺癌4期」,今(2024年10月8日)日遭家屬證實2024年10月7日病逝,享年56歲。

汪建民(1968年1月23日—2024年10月7日)[1],臺灣男藝人。知名於演出單元劇《台灣靈異事件》。
總覽


出生資訊

1968年1月23日

台灣

逝世

2024年10月7日

臺北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汪建民,臺灣男藝人。知名於演出單元劇《台灣靈異事件》。 維基百科
汪建民肺腺癌逝!醫示警8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75%發現已晚期

出生資訊: 1968 年 1 月 23 日,台灣

逝世: 2024 年 10 月 7 日,臺北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身高: 181 公分

代表作品: 台灣靈異事件

出道地點: 臺灣

活躍年代: 1993年-2024年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海音
H:林海音(1918 年 4 月 28 日至2001 年 12 月 1 日),人間衛視「他們在島嶼寫作」第四集介紹,「城南舊事」為人所熟悉。曾任國語日報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創辦純文學出版社20241005W6

維基百科
林海音,本名林含英,中華民國文學作家、編輯,苗栗頭份人,出生於日本大阪,4歲前居住在母親故鄉臺北廳板橋街,後遷居北京至成年。曾任北平世界日報記者、編輯,後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後跟著回到臺灣,之後曾任國語日報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主要成就有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大會」終身成就獎和第二屆扶輪社文學獎。

出生資訊: 1918 年 4 月 28 日,日本大阪府大阪市

逝世: 2001 年 12 月 1 日,臺北台北市

子女: 夏祖麗、 夏祖焯、 夏祖美、 夏祖葳

電影: 城南舊事

配偶: 夏承楹

兄弟姊妹: 林燕珠、 林燕玢、 林燕瑛、 林秀英

林海音(1918年4月28日—2001年12月1日),本名林含英,中華民國文學作家、編輯,苗栗頭份人,出生於日本大阪,4歲前居住在母親故鄉臺北廳板橋街(今新北市板橋區),後遷居北京至成年。曾任北平世界日報記者、編輯,後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後跟著回到臺灣,之後曾任國語日報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主要成就有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大會」終身成就獎和第二屆扶輪社文學獎。

Quick Facts 林海音, 出生 ...

林海音致力於發掘優秀的寫作人才,並鼓勵停筆多年的日治時期作家重新寫作,同時也曾受聘於省教育廳及國立編譯館編輯兒童讀物與編寫小學國語教科書,於語文教育上貢獻許多。林海音的成名作為小說《城南舊事》,另有創作散文、兒童文學等。她也在1967年創立《純文學》月刊,隔年創立純文學出版社,堪稱臺灣第一個文學專業出版社。在2001年因病逝世於台北。四十餘年來,林海音與其作家丈夫何凡(夏承楹)從事編輯、寫作、出版三項工作,從未間斷,對台灣現代文學的推展,深具影響。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昆乾
楊樹清報導:
我們敬愛的老校長方舟~陳昆乾先生(1939~2024)蒙主恩召,昨2024年6月29日上午11:50在台北安詳離世,安息主懷,回到天家。 享壽86歲 。 
本籍:金湖鎮山外村
現居:新北市永和區
學歷:臺灣師大教育學士、政大教育研究所
經歷:曾任金門莒光、中正國小校長、金門縣政府督學。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專門委員兼秘書室主任退休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頭宮女話當年
H:「白頭宮女」描繪青春消逝、白髮頻添、閒坐回憶的宮女形象。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由「二八年華、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到「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44年宫女之職,青春歲月耗盡,只能閒話當年的情境。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各不同,只有成長成熟,甚至老成,追憶與學習,故事的驚奇曲折,才能與時並進。軍歌「我現在要出征」其中歌詞「我若是打不死,我總會回家來看你。」也只有健康活著的人才有權利追憶話當年。007是老情報員話當年的傑作。「太監談往錄」也是皇宫底層階級活著的太監回憶錄。「九州縹緲錄」第21集辰月秘術的最大貢獻,回溯往日而且細節可放大,提供記憶深刻的回憶,如同現在所稱的「錄影」是記憶大門。有意有意的錄影並保存,勝過你的腦袋記的。辰月之術,編輯,剪輯,是一個功課。20240608W6

維基百科
故事
故事是指過往發生的事,包含真實發生過歷史,如史書,也包含了從未發生過的虛擬故事,例如電影或小說。有很多種媒介可以乘載故事,例如:文字、聲音、及影像等。電影、電視劇、小說、遊戲、漫畫、ACG中的故事通常稱為劇情。
故事透過敘述的方式闡述幾個情節,對於研究歷史上文化的傳播與分布具有很大作用。一些研究認為,所有的人類文化都有故事,說故事是普遍存在於所有人類文化的現象,也就是說,說故事是普世文化通則之一。美國作家娥蘇拉·勒瑰恩聲稱「有些偉大的社會不使用輪子;但沒有一個社會是不講故事的」。[1]
網路資料: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出自唐代詩人元稹所作的五言絕句《行宮》。 此句描繪青春消逝、白髮頻添、閒坐回憶的宮女形象。 白頭宮女:據白居易《上陽白髮人》,天寶末年,一些宮女被送到上陽宮,在這冷宮裡一閉四十多年,成了白髮宮人。 行宮,皇帝出行時居住的宮殿,這裡指當時東都洛陽的皇帝行宮上陽宮。

行宮
作者:元稹 唐本作品收錄於《全唐詩/卷410》一作王建詩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上陽白髮人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採擇百餘人,零落年深殘此身。
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雲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樑燕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
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

美人賦
作者:呂向 唐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301》

姊妹計劃: 數據項

帝初馳六飛之不測,奄四海而作君,曜明威,嶷崇勳,固盡善而盡美,又焉得而稱雲。時屯既康,聖躬之豫,樂以和操,色以怡慮。豈曰帝則,實惟君舉,庸克推腹心,增耳目。燕趙鄭衛楚越巴漢之邦,士農工商皂隸輿台之族,不鄙褊陋,不隔賤卑,工技者密聞,淑邈者遽知。上心由是震蕩,中使載以交馳,周若雲布,迅如飆發。以日係時,以時係月,德雋相次,為樂不歇。闐紫微,環帝座,蕖華灼爍,柳容婀娜,輕羅隨風,長縠舒霧。肌膚紅潤,柔姿靡質;妖豔夭逸,絕眾挺出。嬛然容冶,霍若明媚;曼錄騰光以橫波,修蛾濯色以總翠。齒編貝,鬢含雲;顏綽約以冰雪,氣芬鬱而蘭薰;腰佩激而成響,首飾曜而騰文。或纖麗婉以似羸,或穠盛態而多肌;有沈靜見節,有語笑呈姿。思若老成,體類嬰兒,真天子所禦者,非庶人當有之,洎懷春暮,睇情晷;列筵於林,方舟於水。自任縱誕,相與攀倚;鳥間關而共嬌,花散亂而增美。吹碧葉,吐紅蕊,左右相視,遊嬉未已。見頹景之迫濛汜,攜密親,召近臣;陳金罍與瑤席,朗月垂光而射人;列星奪采,長河滅津。然後絲竹發越,金石鏗鈜;守則異器,動則和鳴。妙舞謂何尚以輕,善歌取何矜以清;齊列捷獵,按次屏營。間直往以曳緒,炊轉入而旋縈;低視候節,紆體遺聲。遏行雲,結遺風;眾工相錯,迭美不同。夕以闌,樂亦闋;醉以蕩情,樂以忘節。帝曰:「今日為娛,前代固無,當以共悅,可得而說。」眾皆蹁躚,離席遷延。鹹齊首,互舉酒;歌千春,稱萬壽。因進曰:「妾家賤族,陋目褊心。陛下衣綺縠與羅紈,飾珠翠與碧金;燕私陳乎笙鼓,和樂象乎瑟琴。何恩渥以增極,而悅愉之備深;顧薄軀之無穀,空負惠以難任。」有美一人,激憤含顰;凜若秋霜,肅然寒筠。乃徐進而前止,遂抗詞而外陳,曰:「眾妾麵諛,不可侍君之側。指摘背意,委曲順色;故毀妍而成鄙,自崇謬而破直。妾異爾情,敢對以臆。若彼之來,違所親,離厥夫;別兄弟,棄舅姑。戚族愧羞,鄰裏嗟籲;氣哽咽以填塞,涕流離以霑濡;心絕瑤台之表,目斷層城之隅。人知君命乃天不可讎,尚懼盜有移國、水或覆舟。伊自古之亡主,莫不躭此嫚遊;借為元龜,鑒在宗周;眾以為喜,妾以為憂。」於時天顏回移,聖心感通;竟夜罷寢,須明導衷。俾革進伎樂者為薦士之官,徵豔色者為聘賢之使;闕下駿奔,王庭麇至。野無遺材,山無逸人;賁然偕道,與物恆春。若此之淑美,豈同夫玉顏絳唇、巧笑工顰、惑有國之君臣者哉。

美人賦
作者:司馬相如 西漢

姊妹计划: 数据项

  司馬相如美麗閑都,遊於梁王。梁王說之。鄒陽譖之於王曰︰「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將欲媚辭取悅,遊王後宮。王不察之乎?」王問相如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

  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聞齊饋女而遐逝,望朝歌而迴車,譬猶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若臣者,少長西土,鰥處獨居,室宇遼廓,莫與為娛。臣之東隣,有一女子,雲髮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翹翹而西顧,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於茲矣,臣棄而不許。竊慕大王之高義,命駕東來。途出鄭、衞,道由桑中,朝發溱、洧,暮宿上宮。

  「上宮閒館,寂寞雲虛。門閤晝掩,曖若神居。臣排其戶而造其堂,芳香芬烈,黼帳高張。有女獨處,宛然在牀,奇葩逸麗,淑質艷光。覩臣遷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國之公子?所從來無乃遠乎?』遂設旨酒,進鳴琴。臣遂撫弦為幽蘭、白雪之曲。女乃歌曰:『獨處室兮廓無依,思佳人兮情傷悲。有美人兮來何遲,日既暮兮華色衰。敢託身兮長自私。』玉釵挂臣冠,羅袖拂臣衣。時日西夕,玄陰晦冥;流風慘冽,素雪飄零;閑房寂謐,不聞人聲。於是寢具既設,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帳低垂;裀褥重陳,角枕橫施。女乃弛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時來親臣,柔滑如脂。臣乃脈定於內,心正於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舉,與彼長辭。」

女孩

年幼雌性人類

「少女」重新導向至此。關於其他用法,請見「美少女」。

女孩(英語:Girl)是指年輕的(通常是兒童或青少年)女性。當女性成年後,通常稱「女人」,從一個女孩變為一個女人的年齡在不同的社會定義各不相同。不過基本上都認為青少年期向成年期的轉變年齡在15歲至20歲之間。

一名女孩

女孩其實有兩種不同的年齡意義。最傳統和常用的含義是「女性孩童」,有時作為「女兒」的同義詞[1] 。這種稱呼往往用於嬰兒至12歲左右的女性,這個年齡之後她們更多地被稱為少女、女青年、女青、女郎或泛稱年青女性。

但現在女孩的用法更為寬泛,這個詞也可以用來指年輕的女人[2] ,可以幾乎涵蓋所有0歲至20歲代的女性,或者年齡更大但看上去比較年輕的女性,以及一些年長人士(指中老年人)對比自己年幼很多的女性稱呼或是一個成年人(通常是女性)用來稱呼成年女性朋友的愛稱。

從歷史上來看,女孩的待遇和地位通常與女性在該文化中的地位密切相關。在婦女社會地位低下的文化中,女孩可能會被父母遺棄,國家可能會減少對女孩的服務投資。所以面對女孩常常受到歧視和對她們社會角色的限制,聯合國計劃在2010年之前消除女孩在受教育權方面的不平等。對於女孩和男孩的社會角色的形成和差別,始終存在着「先天決定論」(或基因決定論)與「後天決定論」(或環境決定論)的爭論。女孩在藝術、文學和流行文化中以什麼形象出現往往反映了社會對女孩性別角色的認知。女孩的成長環境從與男孩相對相同到完整的性別隔離和完全不同的性別角色。

用法

女孩是一個近代才出現的雙字詞,傳統的用法是指年齡小的女性,往往在10歲以下。並且在口語用的時候,還可以加一個後綴成為女孩子,有一種親昵的意味。古代多以女娃、女童來稱女性兒童。而近來女孩這個詞的使用空間逐漸變大,甚至可以涵蓋20歲以下或者年齡更大但看上去比較年輕的女性。不過最近這個詞正在另一個含義更寬泛的詞女生所取代。這裡的「女生」源自台灣,並不限於正在上學或者處於上學年齡的女孩,而是可以指青年期的成年的女性。

各地同(近)義方言

普通話:小姑娘

中國北方:小嫚兒(青島等)、小妮子、小識字班(魯南部份地區)、小閨女(膠遼官話區)。丫頭

中國大陸網絡:妹子、小姐姐

吳語:小娘、院主兒(溫州)

粵語:女仔、儬妹。

長沙話:妹陀。

武漢話:姑娘伢(er)

台灣話、台灣華語:少女。

日文中しょうじょ shoujo也勉強譯作「少女」,但它本身包含的意義更為複雜。指涉的是無知、沒有性態 sexuality、像永不長大的寵物、擁有カワイイ kawaii,譯作「可愛」,是氣質、對別人沒有威脅的理想化女兒、妹妹身份(Napier 1998),而Treat這個詞更申辯的是在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建構下的「第三種性/別」:既不是「男」亦不是「女」,而是「遠離異性戀的生產經濟」的自戀個體(Treat 1996)。

美式英語:GAL,但這個用法對象不能過小,所以其實是專指青少年女性,而不是女性兒童。

稱謂彙總

0歲

度:小兒初生之時。

赤子、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1歲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周晬,指嬰兒週歲。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髮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在這裏,“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説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説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説成“髫齔”的,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説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脱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9歲

九齡:為9歲。

黃口:十歲以下。

指數之年:兒童九歲。

10歲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外傅之年:兒童十歲。

12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源自唐朝詩人杜牧的一首詩——《贈別》。杜牧年輕時曾隨丞相牛僧孺在揚州供職,後離開揚州,臨行時寫了兩首七絕給一位女子。“娉[ pīng ]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杜牧用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十三歲的少女。

十三:為13歲。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髮: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髮束起來盤在頭頂。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16歲

二八:為16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有關碧玉的詩句很多,其中晉人孫綽的《碧玉歌》最為有名。“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芙蓉陵霜榮,秋容故尚好。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碧玉小家女,不敢貴德攀。感郎意氣重,遂得結金蘭。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寫出二八妙齡少女的清新美好。《通俗編·婦女》“宋謝幼盤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20歲

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24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唐魏徵《是漸不克終疏》:“貞觀之初,時放克壯。”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週,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年紀
1.丱(ㄍㄨㄢˋ)角之年:童年,約八至十歲。

2.舞勺之年:十三歲。

3.荳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4.沖齡之年:童年,約八至十三歲。(用於古代帝王幼年而登基)。

5.抓髻之年:童年,約八至十三歲。

6.志學之年、束髮之年:十五歲

7.及筓之年、許嫁之年:女子十五歲。

8.束髮之年:男子十五歲,成童結髮。

9.二八年華、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

10.弱冠之年:男子二十歲。

11.花信之年、花期之年:女子二十四歲。

12.而立之年、壯室之年:三十歲

13.不惑之年、強仕之年:四十歲

14.知命之年、知非之年:五十歲

15.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知非之年:男子五十歲。

16.耆使之年、耳順之年、花甲之年、杖鄉之年:男子六十歲。

17.古稀之年、從心之年、老傳之年、致事之年、懸車之年、鳩杖之年:男子七十歲。

18.杖朝之年:男子八十歲。

19.耄(ㄇㄠˋ)耋(ㄉㄧㄝˊ)之年:男子八、九十歲

20.凍梨之年、鮐背之年、黃髮之年:男子九十歲。

21.期頤之年、大齊之年、上壽之年:男子一百歲。

太監談往錄

作者:信修明 , 周春暉 , 朱家溍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日期:2015/07/13

內容簡介

  他們是中國最後的太監
  他们是歷史的旁觀者
  他們親聞目睹了晚清宮廷最後的秘辛

  本書為一部晚清太監回憶錄、口述史的合集,包括《宮廷瑣記》《清宮太監回憶錄》《太監往談錄》三部著作。著者或口述者入宮的時間與經歷均不相同,從各自的視角記述了在清宮中身之親歷、目之親睹、耳之親聞,下至末代太監宮女的差役生涯,清宮大內的關防規矩、歲時講究,上至慈禧太后、光緒帝、珍妃、榮祿、載灃等皇室與貴冑的日常生活和言談舉止,無不纖毫畢現,展現了一段鮮活細膩、有血有肉的晚清皇廷歷史。

目錄

宮廷瑣記
自述:太監生活二十四年
皇帝后妃之困窘
慈禧不算有福之人
太后生活起居
宮中規矩多
大內之神秘
歲歲平安如意
民國早期之皇宮
選秀女異於前代
宮監因嚴獲福
太監軼事
昇平署及其他

清宮太監回憶錄
難忘的酷刑
「畢五」、「小刀劉」和慎刑司
進宮和拜師父
入宮後我們是怎樣「受訓」的
御前太監一天的生活
王祥親眼看見珍妃被丟到井裡
女主的生活
太監的生活
太監與寺院

太監往談錄
暢音閣演戲
樂壽堂傳膳
太監、廚役住處
慈禧在寧壽宮
編後記

軍歌

我現在要出征
我現在要出征 我現在要出征
有伊人要同行 唉有伊人要同行
你同行決不成 我現在要出征
我若是打不死 我總會回家來看你
倘敵人不來欺負我 我怎會離開你
但國內每個人民都要靠我保護
我所以要出征 就因為這緣故
再會 再會 再會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