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客邦20250817W7
H:舊app不入,換新app。20250817W7

網路資料
202508/15 23:00 站方已初步調整並觀測至現時間點,已陸續恢復,將持續觀察並進一步處理。

-------------------

大家好,
 

由於圖片及相關伺服器異常,圖片顯示有不穩定的情況,包含相簿、部落格前台/後台,插入於舊文章內的圖片、新上傳並插入於文章的圖片,編輯文章時的選取圖片頁顯示等。


工程師正全力進行故障排除中,待排除並觀察完畢,將更新資訊通知大家,感謝大家的配合與體諒。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舊的不入,新的再登,很多的文,看不到,待加強。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改變你的腦袋
H:日知所亡勤好學,
「多聞深思勤修,得以升級自我。閱讀改變你的腦袋。」子夏曰:「日知其所亡(音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古今賢文「待有閑而讀書,終無讀書之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會快速學的方法,每日規劃時間讀寫,閱讀改變你的腦袋,改善老化的鈍細胞。「熟讀深思子自知。」20250813W3

網路資料: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音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不談以前,不說如果只希望往後的日子,越來越好
願生活不辜負每一份努力
但願我們苦盡甘來!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出自唐代文學家韓愈。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想在知識的書山上攀登,勤奮是唯一的途徑;如果想在學海中航行,刻苦是唯一的船隻。 旨在鼓勵人們勤奮學習,不怕困難,才能取得學業上的成功。 

詳細解釋:

書山有路勤為徑: 將知識比作高聳的書山,勤奮學習就像在山中找到一條通往山頂的小路,比喻勤奮是取得知識的唯一途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將知識比作無邊無際的海洋,刻苦學習就像在海洋中航行,需要一艘船才能到達彼岸,比喻刻苦是取得知識的工具。 

韓愈: 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這句話強調了勤奮和刻苦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並鼓勵人們不畏艱難,努力學習,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取得成就。 雖然這句話被廣泛引用,但也有一些觀點認為,學習過程中應注重方法,寓教於樂,不能一味強調苦學,應培養全面的綜合素質。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出自唐代詩人韓愈的《古今賢文·勸學篇》
  
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不患老而無成,只怕幼兒不學。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若使年華虛度過,到老空留後悔心。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堅持不懈,久煉成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冰生於水而寒於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身怕不動,腦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三心二意,一事無成。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業精於勤。

進學解
作者:韓愈 唐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558》

姊妹計劃: 數據項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抵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沈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左右具宜。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為妍,卓犖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宏,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猶且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相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已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姚仁祿:「每個人都在一個位置上,我們也都有一個理想,想要到另外一個位置去,這兩個位置的中間需要有方法過去,那個通常叫做『設計』,但是設計有一萬個方法,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我覺得那個就是『創意』。」

姚仁祿說:「聞,以現代來說,不一定是聽,可以是看書、看電影,看劇也可以;聞完後要思考,思考要夠深,不應淺思;最後一個就是修,亦是練習,這樣才能培養出扎實的功夫。當人閱讀得夠廣、夠多,思考得夠深,就能修得勤快。」

閱讀看不懂的書養成創意腦。如果要說閱讀是甚麼?姚仁祿想也不想地回答:「改變你的腦袋。」

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
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把現代病「無法集中」轉為個人智能,「輸入」與「輸出」最大化!

現代病「集中できない」を知力に変える 読む力 最新スキル大全

作者佐佐木俊尚

原文作者佐々木俊尚

譯者林巍翰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22/11/02



內容簡介
閱讀力、思考力、寫作力、靈感發想力——究極提升技巧!

活用「散漫力」、累積「短集中」,

無須專注力,就能最大化INPUT與OUTPUT ?!

 在這個「網路令人分心」的時代裡,

每個人都得掌握的全新閱讀方式!

 

  ➤ 日本讀者敲碗求出!書籍、網路文章、社群網站、新聞報導、付費媒體的「最新閱讀技巧」都在這裡!

  ➤ 首度公開,在這個「手機讓人難以專注的時代」裡,人人都需要的輸入技巧——不必強迫集中,就能創造驚人結果!?

  ➤ 學會讓「碎片化知識」轉化為「智能」,讓自己擁有「思考力」!

  ➤ 想知道把「無意識」當作武器,讓「好點子源源不絕」的訣竅嗎?

  ➤ 閱讀本書,「真正的思考力」與「創新的發想力」一次入手!

 

  ★ 現代智能閱讀力,讓大腦高速運作、輸入輸出最大化!

  透過本書,你可以獲得當代所需最新閱讀力——

 

  【網路文章】每天瀏覽「400個網頁、1000個標題」的方法

  【新聞】靠自己「深層解讀新聞報導」的3大Know-How

  【資訊整理】「2種保存方式」,讓累積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智能」

  【社群網站】高手才知道,Twitter密技+ Line注意要點

  【書籍】難懂的書就用「筆記軟體」來閱讀,讓「知識立體化」!

  【實體書店】「書店員眼光」+「書架脈絡」,讓你與好書邂逅不錯過

  【輸出內容】好點子不枯竭的訣竅、寫文章的方法、作筆記的技巧

  【工具】活用幫你「徹底又有效率地處理雜務」的最強APP

 

  ★ 多元化資訊,如何蒐集、篩選、精讀?

  「佐佐木先生,你到底是用了什麼方法,才能蒐集到這麼多跨領域資訊呢?」

  

  每天早晨八點,佐佐木俊尚都會將自己讀過千篇報導整理而得的各領域重點新聞,介紹大約十篇在推特(Twitter)和臉書(Facebook)上。這些報導都是他每一天利用零碎時間,從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資訊海裡撈出來的「精華」。

 

  能夠十年來都維持如此大量的資訊吸收與優化,正歸功於他獨到的「閱讀Know-How」。

  在這本書裡,他便要把自己所實踐的「資訊蒐集、篩選、精讀」最新「Know-How」,傳授給所有的讀者。

 

  ★ 手機偷走專注力,怎麼強化「輸入」與「輸出」?

  「最近讀書的時候,都無法集中精神」、「一下子注意力就不集中了」、「明明沒有什麼事,但就是會想去碰手機」……怎麼辦?

 

  每當被這麼問,佐佐木總是毫不猶豫回答:「其實根本不需要『集中力』!」

 

  佐佐木認為,身處在這個智慧型手機的時代裡,要想丟下3C產品換取專注力,簡直是天方夜譚。同時,各種應用程式、雲端、軟體,早已足以為我們渙散的集中力代勞。你只需要反過來,利用自己的「散漫力」就好了。

 

  在本書中,他將會公開所有「不需要集中力」的「知識輸入法」以及「智能輸出法」,幫你活用短集中,將成效最大化!

 

  ★ 強大思考力 × 創新發想力,藉由閱讀一次入手!

  「如何才能像佐佐木先生一樣,生出這麼多令人驚嘆的想法和點子呢?」

 

  雖然世界上並不存在「無論何時,都能想出好點子」的公式。不過,只要藉由閱讀的內化技巧,打造好「基礎」,任何人都能確實提高創造「嶄新想法」和「出色點子」的腦力。

 

  本書會向讀者們說明,如何有效率閱讀大量書籍和文章,把「知識」儲存在自己腦內。並藉由妥善保存「知識能量」,來轉化為思考力與發想力。

 

  作者歷經數十年摸索、累積,並長期實踐的閱讀力秘訣,此次,將在本書一次公開! 

 

  【重點搶先看】

  ○ 就算精神不集中,一樣能大量「輸入」與「輸出」。

  ○ 我們之所以要去閱讀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為了「得到多元觀點」。

  ○ 只有對知保持謙卑,人們才有可能容得下「多元觀點」以及「不同的意見與看法」。

  ○ 我們無須強迫自己保持精神集中,重要的是故意反其道而行,反向利用「漫不經心」,來提高做事的效率。

  ○ 當一個人進入到「迴聲室效應」的狀態後,將很難再聽進別人的任何意見。

  ○ 「公正又中立的新聞媒體」,早就已經不存在了。

  ○ 報紙很適合用來當作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入口」。

  ○ 如果一個人只是漫不經心地盯著社群網站上的限時動態,被動地接收「推式資訊」的話,那麼和看一整天電視,腦袋空空的狀態也沒有兩樣。

  ○ 網路時代最棒的事情之一,莫過於人們可以在社群網站上,讀到許多專家們所發表的文章。

  ○ 就算是原本風評很好的專家,也不表示我們就能一直信賴下去。

  ○ 「檢視文章標題」和「仔細閱讀文章內容」,應該在不同的時間來執行。

  ○ 自己認為真正重要,需要「永久保存」的文章,保存在「Notion」裡;不那麼重要的文章,就只封存在「Pocket」。

  ○ 在接下來的時代中,「給予者」會比較吃得開。

  ○ 如果一個人沒有努力且持續的進行輸入,那麼總有一天用來輸出的資源也會用罄。

  ○ 別讓「沒讀過的紙本書」繼續增加。

  ○ 電腦雖然有超強的記憶力,但卻缺乏組織「故事」以及體系化的思考能力。然而人腦雖然善於創造「概念」,記憶力卻遠遜於電腦。

  ○ 「雲端」的存在, 是為了讓我們從雜務中解放、活得更好。

  ○ 「飢餓感」與「飽和感」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能成為讓人想繼續工作下去的泉源。

 本書特色

 

  ★ 日本讀者敲碗求出,兩周賣破4萬部,絕贊好評熱販中!!!

  ★ 活用「散漫力」+放棄「強迫集中」=INPUT+OUTPUT最大化

  ★ 書籍、網路文章、社群網站、新聞報導、付費媒體的「最新閱讀技巧」,一書掌握!

  ★ 閱讀力&思考力&寫作力&創意力,增強與獲取訣竅,開書送給你!

 

專業審定

 

  不來恩|重灌狂人

 

專業推薦

 

  Neko嗚喵|說書youtuber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收回

目錄

前言
●我把「最新閱讀技巧」整理出來,寫成書的理由
●「不需要集中力」的「輸入」(Input)與「輸出」(Output)技巧
●讓腦袋保持「創造力狀態」,是有訣竅的
●我也曾經歷過,與「知」無緣的生活
●就算是與「知」距離如此遙遠的人,還是能有所作為
●現在正是更加重視「閱讀力」的時代

序章  基礎認識,現代知識生產的「五大前提」
大前提1 將媒體分成「四種類型」
●媒體可以分成四種
●「水平媒體」與「垂直媒體」的差異
●區分「中立」或「偏頗」的媒體
大前提2 打造「輪廓觀點全貌」的流程
●一篇報導只能讓人掌握事情的「片斷」
●擁有「不同觀點」才能看見「全貌」
大前提3「閱讀」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得到「多元觀點」
●獲得「多元觀點」是閱讀的主要目的
●沒有正確答案,只有多元觀點
●「謙虛」是人們面對「知」的態度
大前提4 最終目標是把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和「觀點」轉化為「知肉」
●只要擁有「多樣的知識和觀點」就能獲得「多元概念」
●集合「不同概念」,就能勾勒出「世界觀」
●從「世界觀」來培養自己的「知肉」
大前提5 「沒有集中力」的現代人,要反過來利用「散漫力」
●工作中就是會想去看那些「有的沒的」
●「把手機放下」是不切實際的要求
●就算是普通人,也會有注意力極專注的時刻
●有些人就算和重要的人相處,還是盯著手機看
●這個時代的我們無法放下手機
●放棄提高集中力的想法吧!
●唯有「悠悠哉哉」才能長時間維持
●活用「無法持續的集中力」和「散漫力」

第1章  找出「陷阱」,選擇「該讀的內容」
——篩選訊息來源
●從排除「陷阱」和「雜味」開始
網路上的陷阱 看「觀點偏頗的媒體」時,要高度戒慎注意
●以三個「觀點偏頗的媒體」為例
網路陷阱對策 七個方法,教你看穿「觀點偏頗的媒體」
分辨的方法❶ 對事件的描述過於簡單,且喜歡把話說死
分辨的方法❷ 把某個人當成「壞人」,煽動對立情緒
分辨的方法❸ 注意文章裡是否出現「需要留心的關鍵字」
分辨的方法❹ 匿名證言或評論過多,新聞的來源不明
分辨的方法❺ 文章裡出現「擺明就是陰謀論」的內容
分辨的方法❻ 文章裡毫無根據地出現「被掩蓋的真相」
分辨的方法❼ 過於強調「正確」或「正確答案」
社群網站陷阱1 謠言會藉由社群網站進入我們的視野
●社群網站裡充斥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
●可疑訊息會經由社群網站上的人際關係,傳送到你面前
●使用者看到的訊息由「個人建立的人際網絡」來決定
社群網站陷阱2 「新的斷裂」正不斷擴大
●社群網站上每天都在進行沒完沒了的躲避球大賽
專欄:我們正身處一個「新斷裂」的時代
社群網站陷阱3 「迴聲室效應」很危險,甚至使人際關係出現裂痕
●認識「迴聲室效應」的恐怖
●生活裡到處可見「沉沒成本」的詛咒
●「從朋友那聽來的資訊」也可能充滿偏見
社群網站陷阱的對策  把社群網站分為「人際關係」和「蒐集資訊」
●區分「人際關係」和「蒐集資訊」--臉書、IG、LINE的使用方法
報紙的陷阱1 各領域新聞在報紙「版面」上雖然公平,但「內容」可就不一定了
●過去人們只要相信報紙和電視就好了
●報紙上只有「版面」是公平的
●隨著銷量大幅下降,報紙間的政治立場越發鮮明
●讀者要擁有「解讀報紙背後有些什麼」的能力
報紙的陷阱2 報紙的「社會新聞」中,充斥著許多內容膚淺的報導
●我在報社「社會部」工作時的真實感受
●歷久不衰的精神論,「跑現場比坐在桌子前更重要」
報紙陷阱的對策 報紙適合用來當作「認識不熟悉領域的入口」--報紙和網站上的資訊,只挑「好的」來讀
●報紙也有「可取」之處
●把報紙當作認識這個世界的「入口」

第2章  網路上該看「什麼」好呢?
——同時獲得優質「推式資訊」和「拉式資訊」的方法
●「推式資訊」和「拉式資訊」
●過度依賴「推式資訊」會引發的兩個棘手問題
●獲得「優質拉式資訊」的方法
網頁上的文章要「讀什麼」又該「怎麼讀」?
——使用「RSS Reader」,集中檢視新文章的標題
●直至今日我仍推薦「RSS Reader」的理由
●我仍然持續使用「RSS Reader」的理由
●「RSS Reader」的使用方法
●以二刀流來使用「Feedly」
把文章分為三個類別
●類別該如何區分?
●類別區分時要注意的三個Know-How
類別區分的Know-How❶ 選擇登錄的網頁時,活用「策展網站」
●活用「2ch News Navigator」
專欄:英語文章的閱讀方法
類別區分的Know-How❷ 配合類別改變閱讀模式
類別區分的Know-How❸ 分為「必讀」和「忙碌可不看」兩種
「付費媒體」要這樣用
●付費媒體的使用方法
●「付費媒體=高品質文章」只是種幻想,還是得「嚴選」
選購付費媒體的三個重點
挑選付費媒體的重點❶ 該媒體是否擁有「專家的知識」?
●媒體的專業性
挑選付費媒體的重點❷ 該媒體是否「具有國內媒體所沒有的視角」?
挑選付費媒體的重點❸ 該媒體是否有「深度報導和分析」?

第3章  如何善用社群網站?
——把推特當工具,透過社群網站獲得「拉式資訊」的方法
把推特當「資訊工具」使用的訣竅
●我推薦把推特當「資訊工具」的理由
●把推特當「資訊工具」使用的案例——追蹤新冠肺炎的發展
●本來還挺認真的人,成了談話性節目固定班底後,變得越來越偏激
●在推特上墮入「魔界」,成為「糟糕公眾人物」的人們
●如何區分「認真實在的專家」和「墮入魔道的專家」?
五階段「推特追蹤法」
階段❶ 檢視該文章在推特上被如何評論?
階段❷ 在評論中,有無該領域專家的意見?
專欄:閱讀政府機關網站內容時的重點
階段❸ 發表評論的人,背景為何?
階段❹ 發表評論的人所使用的語言妥當嗎?
專欄:為何半瓶水的人,喜歡用斷定的口氣說話?
階段❺ 把通過前四項檢核的專家納入追蹤名單
靠自己打造「值得信賴的專家名單」
●「信賴程度如何改變」也值得關注
●人會改變,專家們當然也不例外
●值得信賴的專家名單,只能靠自己慢慢建立
●若能在不同知識領域都有「值得信賴的名單」,你也能成為「資訊王」

第4章  資訊整理法:如何閱讀、整理與保存選中的文章? 
——「Pocket」是「稍後閱讀」裡的王者
如何閱讀、整理自己所挑選的文章?
●文章該如何閱讀、整理和保存呢?
●「檢視文章標題=瞬間爆發力」「閱讀內容=持久續航力」
●有「稍後閱讀」功能的APP裡,最推「Pocket」
●今天讀到的經濟新聞,也許會在半年後,突然產生意義
●收進「Pocket」裡的文章,都是建檔資料
●需要「永久保存」的文章,同時存放在「筆記軟體」裡
要發表「什麼」以及「如何」發表文章
●每天早上八點,我在推特上轉發十篇報導的理由
●使用「Buffer」來預約貼文的排程
把所選文章發表在社群網站的目的❶ 純粹出於共享精神
把所選文章發表在社群網站的目的❷ 培養會去蒐集資訊的「精神強制力」
把所選文章發表在社群網站的目的❸ 幫自己容易找出以前讀過的文章
專欄:人類的記憶分為「語意記憶」和「情節記憶」
●會在社群網站上欺負別人的使用者們

第5章  要讀「什麼」書,又該「怎麼」讀?
——找書、挑書、具體閱讀法、閱讀名著訣竅,電子書和實體書店之活用
書本的意義和目的
●讀「書」的理由
●超過五千字的網路文章,很難讓人讀下去
●一本好書能為讀者帶來「多元視角」
●不管學習或娛樂,都收進「有意義的書」裡
挑書方法1 購買電子書的九個優點
電子書的優點❶ 買書不受空間地點的限制
電子書的優點❷ 可供試閱
電子書的優點❸ 可輕鬆掌握議題的整體輪廓
電子書的優點❹ 可以搜尋文章
電子書的優點❺ 可以複製貼上書裡的內容
電子書的優點❻ 可以使用網路連結
電子書的優點❼ 可以放大文字來閱讀
電子書的優點❽ 閱讀較厚的書籍時,不會產生心理抗拒
專欄:讓人「想要一直讀下去」的好書
電子書的優點❾ 不需要放書空間,閱讀器不見了也沒關係
●電子書難閱讀?其實只是習慣問題
挑書方法2 紙本書的購買和保存方式
●哪些書要買紙本?
●紙本書的保管方法
●絕對要守住和自己約定好的「冊數上限」
●超過「冊數上限」,就要「書籍盤點」
●別讓「沒讀過的紙本書」繼續增加
專欄:電子書的保管方法
挑書方法3 實體書店的活用方式
●實體書店的「價值」
●「容易找到好書」的書店
●店員的「眼光」,可以讓書架展現不同「氣勢」
●找出專屬的「充滿奇緣的書店」
專欄:我的「充滿奇緣的書店」
●好書店可以看到「書架的脈絡」
挑書方法4 活用介紹書本的網路文章
用網路找好書的方法❶ 出版社的網站
用網路找好書的方法❷ 讀書專門網站
用網路找好書的方法❸ 高熱度的一般網站
挑書方法5 如何挑選現在應該讀的書呢?
挑選現在該讀的書❶ 看看書和自己是否契合
挑選現在該讀的書❷ 認識自己的閱讀能力到什麼程度
挑選現在該讀的書❸ 先試讀前三十頁內容
挑選現在該讀的書❹ 發現「不適合自己」或「很難繼續讀」,就放棄吧
挑選現在該讀的書❺ 去讀「現在讀起來,讓自己開心的書」
閱讀一本書的具體方式
書籍閱讀方式❶ 閱讀重要文章時,使用便利貼或螢光標示
書籍閱讀方式❷ 越是抽象、不易讀的地方,越要認真以對
書籍閱讀方式❸ 把重要內容複製貼上,整理在筆記軟體中
專欄:密技!複製貼上Kindle內容的方法
書籍閱讀方式❹ 閱讀過程中,同步把重要內容複製到筆記軟體
書籍閱讀方式❺ 為「吸引自己的內容」留下一小段文字紀錄
書籍閱讀方式❻ 活用文獻和引用,擴展閱讀範圍
閱讀名著或艱澀書籍的訣竅
●因「契合度」和「閱讀能力」放棄閱讀名著或難懂的書,真的很可惜
●以《罪與罰》為例,介紹閱讀書籍的訣竅
閱讀名著的訣竅❶ 用書名在谷歌上搜尋,找相關文章或書評來讀
閱讀名著的訣竅❷ 在亞馬遜上閱讀與該書相關的書評
閱讀名著的訣竅❸ 購買平易近人的入門書或解說書來讀
閱讀名著的訣竅❹ NHK節目《一百分的名著》出版的解說書,請列為入門書首選
閱讀名著的訣竅❺ 找找與作品有關的漫畫或電影相關作品
●名著是學習「多元視角」的教材
實用、商業和心理勵志書籍的閱讀法
實用書的閱讀法
商業書的閱讀法——把商業書分為三種類型
心理勵志書的閱讀法——所謂「正確答案」,大多只是「後見之明」
每個人都願意相信,自己擁有無限力量
「後見之明」的內容不可盡信
專欄:心理勵志類的書,其實不過是「興奮劑」而已
書要在「什麼時候」和「哪裡」讀呢?
●適合「專注力低落時代」的讀書術
佐佐木閱讀風格❶ 加總每天的零碎時間,約有兩小時可供己用
佐佐木閱讀風格❷ 把握零碎的時間閱讀
專欄:向極簡主義者學習閱讀技巧
佐佐木閱讀風格❸ 值得學習的「極簡主義者閱讀術」

第6章  分別用「兩種保存方式」,是活用知識和資訊的關鍵
——透過「四步驟」,培養自己的「知肉」
●資訊轉化為「知肉」,關鍵在於「保存方式」
知識和資訊的「兩種保存方法」——「大腦保存」和「電腦保存」
●「大腦保存」和「電腦保存」
●「電腦保存」的缺點
●拼接「雜亂資訊」,使其成為「故事」
●「人腦」和「電腦」相互合作,以起取長補短之效
「兩種資訊保存」的具體作法——無須對檔案進行「分類」或「新增資料夾」
●只在資訊量少時,才「分類」和「新增資料夾」
●為搜尋方便,檔案要附上「標籤」或「標題」
專欄:推特也是可用的「線索」
●如何儲存《罪與罰》相關資訊?
保存在「人腦」和「電腦」中的資訊有何不同?
——以《罪與罰》和《一百分的名著》為例說明
●保存在「筆記軟體」中的內容
●從「筆記」的內容中抓出「概念」
●藉由「筆記」掌握「概念」的兩個實例
●筆記「存電腦」,概念「存大腦」
●利用掌握的「三個概念」來描繪「世界觀」
●利用「世界觀」來培養自己的「知肉」
●讓「突然想起」與「多元概念」相互連結
●和「概念」連結後,就能產生「新世界觀」和「新知肉」
●培育「知肉」的四個步驟
將不同知識連結在一起的方法——無意識裡的「小人們」
●熱心的「小人們」會在「無意識領域」中,把不同的知識連結在一起
●為了讓「無意識領域裡的小人們」工作,要先把「食物」準備好

第7章  藉由「二刀流」,讓大腦保持乾淨狀態
——用什麼工具,才能徹底提升處理日常雜事的效率,攢出時間?
●應盡可能去除腦中繁雜的噪音
藉由「二刀流」,讓大腦保持乾淨
——「資訊混雜沒關係」,但「腦內要保持乾淨」
●我工作桌上所放的東西
●為「神」準備好降臨的條件
專欄:神社是讓神能夠降臨人間的「清淨空間」
●讓腦袋保持清晰的兩種方法
讓腦袋維持清晰的方法1 徹底提高處理雜事的效率
——日程管理、工作管理、移動路線規劃、製作請款單
●把噪音般擾人的雜事,從腦中掃地出門
●日程管理靠「Google日曆」,工作管理靠「Microsoft To Do」
●「Google地圖」「Google Keep」,做出最佳路線規劃
●「Google Keep」的多元使用方法
●製作請款單時,使用「Misoka」最省事
讓腦袋維持清晰的方法2 把瀏覽器分為「資訊類」和「雜務類」來使用
●根據不同用途分開使用——把瀏覽器分為「資訊類」和「雜務類」
紙本文件和名片的保管方法
●紙本資料,請在拿到後立刻掃描
專欄:向大家推薦一款我愛用的掃描器
●名片管理也是超簡單
活用「熊掌記」撰寫筆記和原稿
●使用「熊掌記」撰寫筆記和原稿的理由
●「雲端」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從雜務中解放、活得更好

第8章  活用散漫力,達成「多任務處理」的秘訣
——組合工作項目,累積「短集中」
我們該如何理解「專注力」呢?
●認識「散漫力」這種「新觀點」
●只要能靈活應用「散漫力」,工作再多也不擔心
●「靈感」只會出現於沒有集中精神思考的時候
●工作分為「靈感」和「任務」
●思考大轉彎——只要「任務型工作」能順利,不集中精神也無妨
●進行「多任務處理」的好處
●盤點「自己必須做的事」
●把工作分為「重的工作」和「輕的工作」
❶蒐集資訊
❷閱讀書籍和資訊
❸製作文件資料
❹撰寫原稿
❺雜項事務
❻喘口氣
●工作先從「輕」的開始,然後往「重」的推移
找出能讓工作順利推進的「時間間隔」
●該如何設定「最適間隔」呢?
●著名的「番茄工作法」
●「麻煩」或「複雜」的方法,難以長期執行
專欄:結實的東西其實才容易壞——「脆弱」的反意詞是什麼?
●從「三分鐘」開始執行,最長不要超過「十五分鐘」
●時間間隔要配合「最重的工作」來做設定
●讓「想再多做一下」的心情殘留在心裡
●飢餓感能帶來好點子
專欄:要在對事情「厭煩」前,設定好自我提醒的警示鐘
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
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❶計時器可以這麼用
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❷「提醒事項App」可以這麼用
●分開使用不同的電子設備
●分開使用電子設備和瀏覽器,能幫助自己更容易轉換心情
解決「提不起勁做事」的方法
●完全沒有幹勁時,該如何是好?
專欄:「Bootstrap」思考法
●把「不用動腦的工作」當做「Bootstrap」
——身體動了,腦袋也會開始運轉
●藉由「最少的努力」逐步掌握專注力的時間間隔

結語
●「學習」的本質是能把不同的知識「統合」在一起
●比「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重要的事
●生活與工作整合

收回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記出版
H:「日記偏重於個人情感和內心世界的抒發,而日誌則更偏重於客觀記錄事件、進展和工作內容。 」日記出版,有私人及公開。前人喜寫,今人不易,能出版有限。大事記要倒可一試。20250721W1

網路資料
日記主要是記錄你的日常生活和活動。這是一個個人空間,你可以在其中記錄每天的經歷、思考和感受。日記通常用於跨時間追蹤你生活事件,相當於一個記錄個人經歷的時間數據庫。

journal 傾向於札記、流水帳,比較臨時隨興的紀錄,而另一個相似單字為 diary「日記、日記簿」,指一天不漏、隱私性較高的每日紀錄。

日記與日誌

AI 摘要
日記與日誌在記錄生活方面有所不同,日記偏重於個人情感和內心世界的抒發,而日誌則更偏重於客觀記錄事件、進展和工作內容。 

日記(Diary):

重點: 記錄個人生活、情感、想法和感受,更像是一個私人的情感空間。 

內容: 可以包含開心、煩惱、思考、感受等,內容主觀且自由。 

目的: 抒發情感、自我反思、整理思緒、提升心理健康。 

風格: 較為感性、口語化,可以自由發揮。 

日誌(Journal):

重點: 記錄工作、學習、實驗等客觀事件的進展、步驟和結果,偏重於事實。 

內容: 包含具體事件、數據、步驟、問題、解決方法等,內容客觀且有條理。 

目的: 記錄、追蹤、分析和反思,便於回顧和改進。 

風格: 較為正式、客觀,格式和內容有一定規範。 

總結:

日記是「心情故事本」,日誌是「工作筆記」。 日記幫助個人情感的宣洩和反思,日誌則幫助客觀記錄和分析,兩者都是有助於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工具。 

日記與日誌| 
2. 內容和風格 日記: 日記通常直接且以事實為導向。 你可能會寫下你每天做了什麼,遇到了誰,以及你完成或發現困難的事情。 日誌: 寫日誌通常邀請更具表達性的風格。 這可能不僅包括對事件的描述,還包括對你的反應的深入研究、對想法的探索和抽象思維。 它也可以是一種創造性的出口,你可以在其中融入詩歌、素描,甚至拼砌。

日記和日誌
從語言學上來說,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Dia=day(日),jour
=day(日)。Diary(日記)和
Journal(日誌)都表示「記錄日子的書」。意思一樣,只是詞根不同。Diary(日記)與個人相關,而Journal(日誌)與一般性相關

百日書系列︰生活隨筆百天 ─ 何李梅麗日記
何李梅麗著
軟面精裝
144面

王昇日記
本冊日記為1950年10月至1955年,中間缺漏1952年與1953年。內容為王昇規畫與評論練政治幹部訓練班各期學生上課情形以及協助蔣經國籌辦政工幹部學校與擔任教育長後不時規畫調整學校教育計畫過程。另在1954年初王昇奉派至韓國迎接「反共義士」,日記內容詳載王昇接運過程以及反臺後負責安置等事宜。

目次

編輯凡例
館長序
家屬序
1950(民國三十九年)
1951(民國四十年)
1954(民國四十三年)
1955(民國四十四年)
附錄:王昇家族世系表
索引

陳誠先生日記增訂版(一~三)

統一編號GPN:1011301722

出版日期:2024/12

作/編/譯者:陳誠著; 歐素瑛,陳世局,羅國儲,曾冠傑,侯紀安執行編輯

語言:中文

頁數:2018

裝訂:精裝

ISBN/ISSN:9786267470763

出版單位:國史館

開數:菊16開

版次:初版

價格:定價$1600

周作人日記(一)~(八)

作者

周作人

顧問

止庵

整理

周吉宜、周吉仲 等

出版日期

2025/03/13

內容簡介

目錄

作者

序文

選文

現存周作人珍貴日記,一百五十萬字首度完整呈現
從晚清到近現代(1898-1966),時間跨度長達六十八年
重訪歷史現場,紀錄近代中國文化、社會、經濟、氣候領域之史料

 

透過《周作人日記》,我們可以走進周作人「自己的園地」,看周作人如何通過希臘古國、日本文化與中國傳統涵養,交織出他豐富多元的知識地圖,藉由琉璃廠與各家新舊書店、好友協助購藏中外書刊,廣泛涉獵神話學、人類學、童話、心理學等領域。

周作人在〈我的雜學〉裡,回憶他的文學生涯說:「我從古今中外各方面都受到各樣影響。分析起來,……在知與情兩面分別承受西洋與日本的影響為多,意的方面則純是中國的,不但未受外來感化而發生變動,還一直以此為標準,去酌量容納異國的影響。」若是喜讀《知堂書話》的朋友,更可見到一位嗜書癮君子是如何養成的。

1922年,胡適在回顧「五年以來白話文學的成績」時,曾盛讚周作人等人提倡的「小品散文」,徹底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1983年,楊牧的〈周作人論〉稱許周作人是「近代中國散文藝術最偉大的塑造者之一」。

周作人日記
周作人提倡小品文,開拓散文的現代性邊界,摸索白話文的可能性。而近代中國知識建構的轉型是一大議題,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如何摸索、形塑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文學理念的追求,通過閱讀日記與作品,或許幫助我們可以找到線索,回到現場。藉由周作人的視角與筆墨,展卷瀏覽清末到近現代的社會、文化、經濟領域的紀錄與他個人情思趣味的生活軌跡。

關於《周作人日記》的整理情形,周作人的長孫周吉宜先生在〈關於周作人研究史料──周作人後人保存的部分〉曾說:「關於《周作人日記》排字版的發表情況,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有一些機構組織錄入並陸續刊載過,日記年代自1898年開始,大概限於水準,文字的誤讀和斷句、標點錯誤很多,發表至1922年中止。近十幾年來,我們(家人)對全部日記進行了整理和電腦錄入,從2016年開始在大陸學刊上陸續發表了1939、1945、1949、1955、1959、1965、1966諸年加標點的簡體排字版日記。發表後海內外反映良好,日本學者還據以在九州大學發現了僅存的冰心手稿,並召開了關於周作人與冰心以及日本學者濱一衛的國際研討會。」

《周作人日記》1898至1966年,約一百五十萬字,手稿共4,651面,排版整理,計為八冊出版。

胡適日記全集(全套十冊) 二版

胡適

胡適日記全集共10冊(含索引),總字數:約450萬字

《胡適日記全集》是晚清到民國重要人物的日記中最有史料價值的一部。

讀完這部四百餘萬字的日記,就像讀了一遍具體而微的中國現代史。

                        ——余英時

《胡適日記全集》的重要性

《胡適日記全集》時間從1906-1962年,內容涵蓋了文化、學術、思想、教育、內政、外交,以及社會變遷等各個層面,他一生觸角所及比同時代任何人的範圍都更廣闊,因此他觀察世變的角度自然也與眾不同。比起近年來出版的晚清到民國時期許多重要人物的日記,以史料的價值而言,《胡適日記全集》提供了最豐富的資料。

聯經版《胡適日記全集》特色

1.保存完整的原始文件

《胡適日記全集》中保存了大量反對他、批判他、甚至詆毀他的原始文件,這尤其不是一般日記作者所能做得到的。所以他的日記所折射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生活世界,而是整個時代的一個縮影。

2.增加以前未收的新資料

聯經版《胡適日記全集》以安徽教育出版社的《胡適日記全編》(2001)為底本,又增加了許多以前未收的新資料,包括北京大學圖書館新發現胡適1906年在上海澄衷學堂讀書時的日記、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新近在館藏胡適遺稿中發現的部分胡適日記,並且收錄了胡適日記裡附貼的剪報;是一部最完整的胡適日記。

3.製作人名索引

聯經版《胡適日記全集》特別編製一冊人名索引,厚達五百餘頁,以利讀者查閱。

陶希聖日記:1947-1956(上)(下)(精裝套書,不分冊售)

陶晉生

顧頡剛日記

懷澄先生(一八七七—一九四○),彰化鹿港人,七歲學習漢文,一九○二年加入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他曾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與辜顯榮家的大和家塾教師。一九二○年擔任鹿港首任街長,且連任三屆,管理街政長達十二年,任內創立鹿港街圖書館,並集資興建鹿港公會堂。一九三二年底卸任公職之後,移居黃竹坑。他曾留有手稿詩集《沁園詩草》(一九二一),還編著嘉義蘭記出版的《吉光集》、《媼解集》二書。  

《陳懷澄先生日記》共十六冊(一九一六—一九三二年),中間缺一九一七、一九二三、一九二九年三冊,而一九二四、一九三一年各有上、下兩本,一九三二年日記則僅記載到七月八日為止。日記的內容,呈現其擔任鹿港街長所從事的公共事務,彌足珍貴,而日記中廣泛的生活嗜好與交遊娛樂,更是相關史料上所無法看到的記主面相。

陳懷澄先生日記(一) (一九一六年)
ISBN(精) 978-986-04-8933-0
ISBN(平) 978-986-04-8932-3
出版日期:2016年6月

陳懷澄先生日記(二)(一九一八年)
ISBN(精) 978-986-05-4633-0
ISBN(平) 978-986-05-4636-7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陳懷澄先生日記(三)(一九一九年)
ISBN(精) 978-986-056-449-5 【缺書】
ISBN(平) 978-986-056-448-8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陳懷澄先生日記(四)(一九二O年)
ISBN(精) 978-986-05-9324-2 【缺書】
ISBN(平) 978-986-05-9323-5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陳懷澄先生日記(五)(一九二一年)
ISBN(精) 978-986-5432-36-2【缺書】
ISBN(平) 978-986-5432-35-5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陳懷澄先生日記(六)(一九二二年)
ISBN(精) 978-986-5432-67-6【缺書】
ISBN(平) 978-986-5432-66-9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陳懷澄先生日記(七)(一九二四年)

ISBN(精) 978-626-7002-46-9【缺書】

ISBN(平) 978-626-7002-45-2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 
 

陳懷澄先生日記(八)(一九二五年)

ISBN(精) 978-626-7002-77-3

ISBN(平) 978-626-7002-76-6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 
 

陳懷澄先生日記(九)(一九二六年)

ISBN(精) 978-626-7341-36-0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陳懷澄先生日記(十)(一九二七年)

ISBN(精) 978-626-7341-69-8

出版日期:2024年12月 

《許壽裳日記》為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的「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術叢書」(臺大臺文所所長梅家玲主編),文獻資料系列的首發之作。由北岡正子(日本關西大學名譽教授)、陳漱渝(前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主任、副館長)、秦賢次(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專家)、黃英哲(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兼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四位專家主編。臺大出版中心最新出版的《許壽裳日記》版本,是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東洋學文獻中心」版本與「福建教育出版社」簡體字版本的基礎之上,根據許壽裳日記手稿仔細逐字核對校勘,保留古體字,並比對查證相關資料,訂正錯漏字,以更接近日記原始面貌、更符合史料文獻性質、更接近完美的版本,呈現於世人面前,希望提供研究者更完整精實的研究史料。除了珍貴的史料性,《許壽裳日記》兼具文學性及可讀性,加上北岡正子與黃英哲教授精闢導讀的分析,完整的許壽裳生平年譜附錄,使此書整體價值性更高。 許壽裳因魯迅著作思想傳播,近年也受到大陸學界的 矚目。   

許壽裳經歷戰前、戰中、戰後,足跡遍及日本、中國、臺灣,是戰後臺灣文化重建的領航者,在現代教育文化史上,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由於具有留日背景,又於學界早孚重望,許壽裳赴臺之後,被委以省編譯館館長一職,投入並主導當時的文化重建工作。他深知語言與文化教育對於當時臺灣的重要性,而過去日人在臺灣研究方面的累積成果,也值得借鑑與延續,因此任職期間,大力延攬多位中日學者專家,分別負責編纂學校教材與社會讀物、翻譯學術名著與文學名著,同時整理戰前日本學者的臺灣研究成果。在百廢待舉的戰後初期,許壽裳身體力行,率先以重建文化、重視臺灣研究的先驅姿態,為臺灣做出具體的貢獻。      

許壽裳於1947年6月接任臺灣大學中文系首任系主任,成為臺灣大學語言與文化教育實踐的核心。臺灣大學剛從日據時期的帝國大學改制而來,各項制度亟待調整轉型。許壽裳到校未久,即為臺大寫作校歌歌詞,激厲學子,凝聚師生向心力。為了推行國語並提昇學生的語文能力,編選了國語文教材;為了奠定中文系未來的發展基礎,他添購中國文學圖書,規劃成立專業研究室,參考北大清華,訂定中文系課程標準,同時倡議文學院出版學術刊物,以利研究。對於臺大以及中文系,他多有創建之功,並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許壽裳的日記從他任教成都華西協合大學1940年8月1日開始,止於1948年2月18日去逝於臺灣大學教授任內為止,從57歲到65歲的紀錄,映照了許壽裳在戰時大後方經驗和戰後的臺灣經驗,詳盡地呈現了許壽裳的生活點滴,從抗戰時期的成都重慶,到光復後的臺北;從個人的讀書寫作、家族成員互動,到協助政府推動教育文化工作、與長官同事間交遊往返,所記所述,皆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許壽裳日記》是一部關於抗戰期間,中國人離散流亡的紀錄,以及在中國和臺灣、日本的異文化摩擦中,一位守著「誠與愛」的知日派知識份子的軌跡。它不僅是許壽裳的個人史與家族史,同時也是同時代的社會文化史料、經濟史料、文學史料、傳記史料或氣象史料等。   

楊英風日記
內容簡介
楊英風全集第二十一卷,收入楊氏十三冊早年日記,為研究藝術家的創作概念、藝術歷程與側觀當代藝術實況的完整文獻。本冊收錄楊英風早年赴北京、東京求學時期的日記,共計十一冊(原有十二冊,但第二冊已佚失)及回台後在台灣大學植物系從事繪製植物標本工作時期「住青田街李主任宿舍期間之備忘錄」一冊。

楊英風父母早年在大陸經營戲院,其於小學畢業後即至北京求學,台灣光復後,返台結婚,而其父母及二弟英鏢仍在大陸,原本打算婚後攜妻至北京繼續完成學業,不料因岳父病重,耽擱了一段時間,後來大陸淪陷,從此與父母及二弟闊別三十餘載。文革時期破四舊,楊英鏢基於仰慕大哥的心情藏起大哥的日記和中學成績單,三十餘年後於日本親手交給楊英風,於是物歸原主。及至《楊英風全集》陸續出版後,此批日記才得以問世。

日記記載的年份從1940年3月7日小學同學為他招開赴北京的送別會寫起,終于1948年9月22日。其間1941年6月29日至1942年7月16日因日記遺失而無紀錄,1946年10月4日至1948年6月24日也無記載,且日記第十二冊僅僅只寫了兩篇而已。早期楊英風因受日本教育,故日記多以日文書寫,及至1945年日本戰敗後才改由中文書寫(見日記第十冊1945年10月18日),但因剛開始學中文(見日記1945年9月24日),語句不順,有時仍會摻雜日文,甚至常寫錯字,為了保留原貌,編輯時只在錯字後以括號填入正確的字並加上底線,讓讀者得以了解其文意。

在北京及東京求學期間對楊氏的藝術創作生涯相當重要,此時他開始學繪畫和雕塑,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寫生,並得到良師淺井武和寒川典美的指導,奠定了日後楊氏在繪畫及雕刻上的基礎。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中國人的生活智慧無形中也深深影響了楊氏的創作,致使日後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藝術當作他創作的根源。在北京生活期間的日記,記載著楊氏的求學過程及其生活和交遊,但透過其平鋪直述的描寫,可以讓讀者了解其時的學校教育、人民的生活、物價的波動,以及戰爭的影響,無形中讓我們感覺身歷其境,似乎也見證了這段歷史。

本冊的出版將對1940年代中國、日本、台灣三地的人民生活型態有所了解,不但是研究楊氏的重要文獻,也極具文化史上的意義。

廣島醫生:一部終戰前的真實日記(原爆八十週年紀念.臺灣首度出版)

出版品牌:一卷文化

作者:蜂谷道彥

譯者:姚怡平

ISBN:9786267686133

出版日期:2025-07-30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原子彈轟炸廣島,當時的廣島通訊醫院院長蜂谷道彥,親歷了城市瞬間成為廢墟、醫療資源匱乏、無數傷患湧入醫院的慘況。他既是重傷者,也實際投入救治行動。在本書中,他以日記形式,透過冷靜細膩的筆觸,忠實紀錄了爆炸當日及接下來五十六天的異常經歷。

日記中不僅詳述原子彈帶來的身心創傷和社會動盪,也捕捉到人的堅韌、奉獻與勇氣,反思生存的意義與道德困境。他見證貪汙、搶劫、體制崩潰,但也寫下病人的微笑,以及享用一顆桃子的喜悅。

在輻射病尚未定名之前,他用醫學推論幫助人們對抗未知的恐懼。即使自己也是重傷者、面臨資訊斷絕的危境,他仍選擇持續紀錄與分析,堅守醫者的專業與人道精神。他誠實書寫自己的絕望與脆弱,但更強調善意與尊嚴的價值。

如果我們把原爆、二戰背景抽離,本書探問的是更普世的問題:當人生全面崩解,我們如何用理性安頓恐懼、以善意回應冷漠,又如何在絕望之中重建生活的意義。沒有人希望發生戰爭,沒有人期待天災與疫情,也沒有人願意人生成為廢墟。但如果真的發生了,我們有一個廣島醫生的身影可以回望。

原來,辛苦容易被遺忘,
歡喜與感謝的記憶卻常保新鮮。

病床日記
  這本病床日記,是作者許書寧花了很長的時間,回顧十七個多月來的乳癌療養生活。

  「怎麼個痛法?」「疼到什麼程度?」是她最常被問起的問題。但有趣的是,若非化療期間的殷勤紀錄,她幾乎回想不起當初實際受過的苦楚,只記得「末梢神經受損時手腳刺痛」「水腫時很疼很疼」。

  然而,那些住院時的有趣體驗,以及藉著觀察得來的新發現,卻歷歷在目:她記得病床對面有一位每天零食吃得喀滋作響、讓營養師頭疼的N妹妹;也記得一位T太太的先生,每天來病房請示衣服收在哪裡、哪道菜如何加熱;還有,那些與她朝夕相處的醫師與護理人員,如何讓她的手術過程意外的令人難忘……

  「原來,辛苦容易被遺忘,歡喜與感謝的記憶卻常保新鮮。」

  書寧自認療養生活平凡且尋常,稱得上是「一個極普通的小女孩的故事」,但她這樣比喻病床回憶:「就像盛開於翠綠小川畔的野草莓。」藉著書寫,她將一顆顆幸福採摘下來,灑上砂糖,獻給過去、現在、未來的病友。

郭淑姿(1925-2004),台南人,白色恐怖受難者葉盛吉(1923-1950)的妻子。留有日記4本,記錄年代自1944年至1953年,約10年時間。日記內容包含其職場工作與生活隨想、信仰、新婚生活,以及丈夫被捕入獄至處決,其獨立撫養遺孤之心情紀錄。

陳中統獄中日記新書發表 1969至1979十年紀要 再現政治受難者生命歷程 補遺歷史缺片

Feb 22, 2025 | 新聞專區

陳中統獄中日記新書發表 1969至1979十年紀要 再現政治受難者生命歷程 補遺歷史缺片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2)日於景美園區舉辦《陳中統:獄中日記》新書發表會,作者陳中統與本書編輯人權館黃龍興組長對談,分享成書歷程與難忘的生命記憶,吸引不少關注人權歷史發展的學者專家與民眾與會,包括中研院臺史所許雪姬教授、政治大學臺史所李福鐘教授及薛化元教授、新北市議員陳乃瑜、政治受難者前輩等人參與。

 

《陳中統:獄中日記》為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陳中統從被逮捕當日開始書寫直到出獄前的日記,為期十年(1969年至1979年)。這些私密而直接的紀錄,不僅是珍貴的歷史證詞,也能讓未曾親歷威權統治的年輕世代理解那段動盪歲月,反思當前自由與人權的可貴。陳前輩感謝人權館及黃組長努力不懈地出版此書,現場並且捐贈〈十年日記.紀要〉、珍貴照片及兩本完整記錄1969年日記的默克診療手冊。

 

面對記錄自己青春歲月的獄中日記得以順利公開出版,陳中統前輩表示,他在1969年被逮捕後幾乎天天寫日記,直到1970年開始擔任醫務外役後,有時得隔20幾日才有機會將一些重要但無法及時書寫的事記錄下來,日記變成「週記」甚至「月記」。他並提到,考量當時的安全檢查及各類演習,日記可能被搜查出來,因此他特別使用日文書寫或利用《默克診療手冊》記事,例如在222頁記錄2月22日被捕當天的事情。他期待藉由這本私人紀錄的獄中日記出版,民眾得以了解當年監禁場域所發生的種種事情,補遺歷史的空白。

農民日記
一個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堅持寫了近60年的日記!他真實地記錄了自己和村民們的生存經歷,記錄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互助組、合作社、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等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三農問題,折射出一個家庭一個村莊、一個民族的命運…… 書中那些已發黃的老照片、殘破的契約、賬本等難得再覓的歷史證物,那些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和讓人忍俊不禁的風俗習慣,無不透射著中國農民勤勞、隱忍、善良、淳樸的偉大品格,一片農民的赤忱躍然紙上,讀後使人震驚、感動、欣喜、沉思。

劍橋日記
一種社會人類學意義上的田野考察,有助於客觀、準確地認知劍橋、英國乃至整個西方。《劍橋日記》記述了作者阮煒在劍橋大學訪學期間的所聞所思,包括對人物、事件、學術會議甚至深度個人對話的寫實主義細描。《劍橋日記》這本視野開闊的日記,用一種質樸、簡潔的語言,談的是世道人心,見的是文明盛衰,是一本有大立場的中西文化隨筆。

專案內容專案更新 3常見問答 6留言 4

集氣再登場!


計畫更新發佈於 2018/12/04

計畫更新 #3 準備寄出「非空白日記」

這是一本記錄青春期的書#

2012年9月踏上金門這座島嶼,那時是個十八歲的無知少女,寫下很多中二的鄉愁,但有天意識到那些文字非常羞恥。後來持續在這裡,學習、戀愛、成長,日子無聲無息的過去,一年後從企管系轉去建築系,人生突然豁然開朗,其實並沒有。生活雖然離不開設計,但仍喜歡騎著摩托車去環島,不能說是找靈感,因為這為懶惰找到太浪漫的藉口,不過由於這個好習慣,而累積許多照片及幾篇日記。

2016年大三下學期,因緣際會(誤入歧途)開始創業、成立一把蔥雜燴工作室,理念是希望透過圖文設計傳遞島上的文化,懵懵懂懂地也過了兩年,雖然能力平庸但仍在努力。

少年日記
繼2016年5月的《青春物語》(日治時期一位十九歲淑女的日記)之後,歷時一年編譯,張良澤教授再次推出日記史料《少年日記》(教育家蔡玉村先生十五、十七歲的日記)。原件為日文,寫於昭和14年(1939年)、16年(1941年),好像續篇似地,讓我們將兩個相近的時空串連起來,拼湊出更多當時台灣社會的寫實風貌。 閱讀這本《少年日記》,感覺踩在輕快的文字節奏上,用一支放大鏡透視了流動中的那個殖民時代,在那有所謂「本島人」與「內地人」差別的社會裡,那位少年的一段奮起人生。在準備考試的苦悶日子裡,忍受著眼疾和偶發的病痛,掙扎在用功與偷懶之間,不時在日記裡反省惕勵自己,這彷彿也是我們都走過的青澀年少。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P(TP)的群組
H:因緣際會,受邀加入DSP(TP)的群組。看到昔日工作的夥伴,在群組中能一敘多年的記性和過往。有些緣,從點滴始。開始只是起點,後面細水長流!20250703W4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28 Sat 2025 10:31
  • 蔡瀾

蔡瀾
H:蔡瀾,文章也是一絕。曾經買了幾本,有趣。
「2025年6月25日在親友陪同下於養和醫院安詳離世,享壽83歲。」香港四大才子最後一人也走了!20250628W6

網路報導「香港四大才子」美食家蔡瀾今2025年6月(27日)傳出離世消息,其家人在社群平台證實這消息,表示蔡瀾2025年6月25日在親友陪同下於養和醫院安詳離世,享壽83歲。身後不設任何儀式,遺體已火化。據了解死因為癌病及肺感染。

維基百科:
蔡瀾(英語:Chua Lam,1941年8月18日—2025年6月25日),籍貫廣東潮州,出生於新加坡,早先留學日本,後移居香港多方發展,其後成為澳門永久性居民,曾任電影製片人、作家,主持多個飲食節目,是香港著名美食評論家,交遊甚廣。與金庸、倪匡、黃霑並列為「香港四大才子」。

簡介

出生資訊: 1941 年 8 月 18 日,海峽殖民地

逝世: 2025 年 6 月 25 日,香港香港養和醫院

配偶: 張瓊文

國籍: 新加坡;

父母: Chua Boon Suan、 Hung Fong-ping


書籍作品

年份書名出版社ISBN1983年《蔡瀾隨筆》博益出版ISBN 962-17-0190-21985年《蔡瀾的緣》天地圖書1986年《草草不工》ISBN 962-257-108-5《蔡瀾談日本》ISBN 962-257-110-71987年《葷笑話老頭》藝文圖書《苦中作樂》天地圖書ISBN 962-257-129-8《蔡瀾續緣》ISBN 962-257-128-X《海外情之一:西班牙》ISBN 962-257-138-7《海外情之二:印度,泰國》ISBN 962-257-139-5《海外情之三:南斯拉夫》ISBN 962-257-140-91988年《蔡瀾再談日本》ISBN 962-257-205-7《忙裡偷閒》ISBN 962-257-203-0《玩物養志》ISBN 962-257-262-6《附庸風雅》ISBN 962-257-263-4《海隅散記》ISBN 962-257-264-2《不過爾爾》ISBN 962-257-204-91990年《蔡瀾三談日本》ISBN 962-257-426-2《無序之書》ISBN 962-257-427-0《笑譚兩種》新藝出版《蔡瀾教室2》壹出版ISBN 962-577-494-71991年《放浪形骸》天地圖書ISBN 962-257-443-2《蔡瀾談電影》ISBN 962-257-444-0《吐金魚的人》ISBN 962-257-484-X1992年《蔡瀾說笑》風雅館1993年《一點相思》天地圖書ISBN 962-257-614-1《蔡瀾隨筆》ISBN 962-257-613-3《一樂也》壹出版ISBN 962-577-006-2《未能食素》ISBN 962-577-003-81994年《覺後禪》藝苑出版社《蔡瀾說笑》壹出版ISBN 962-577-015-11995年《二樂也》ISBN 962-577-067-4《又係未能食素》ISBN 962-577-076-31996年《不修邊幅》天地圖書ISBN 962-257-866-7《客窗閒話》ISBN 962-257-883-71996年《三樂也》壹出版ISBN 962-577-123-9《四樂也》ISBN 962-577-169-7《再是未能食素》ISBN 962-577-189-11997年Eating in Hong Kong 1997星駿出版ISBN 962-8141-02-3《十字街頭》天地圖書ISBN 962-950-203-8《霧裡看花》ISBN 962-950-204-6《街頭巷尾》ISBN 962-950-249-6《海外情之四:澳洲》ISBN 962-950-205-4《五樂也》壹出版ISBN 962-577-285-5《東京遊》皇冠出版社ISBN 962-451-494-11998年《給亦舒的信》天地圖書ISBN 962-257-776-8《追蹤十三妹(上下)》ISBN 962-257-826-8《夏天的鬼故事》壹出版ISBN 962-577-332-0《半日閒園》天地圖書ISBN 962-950-295-X《山窗小品》ISBN 962-950-250-X《花開花落》ISBN 962-950-324-7《六樂也》壹出版ISBN 962-577-399-1《肯定未能食素》ISBN 962-577-358-4《香港非常美食》遠流出版ISBN 957-323-421-11999年《給成年人的信》天地圖書ISBN 962-950-685-8《痴人說夢》ISBN 962-950-316-6《狂又何妨》ISBN 962-950-317-4《百思不解》ISBN 962-950-315-8《七樂也》壹出版ISBN 962-577-473-4《給年輕人的信》天地圖書ISBN 962-257-867-5《蔡瀾教室1》壹出版ISBN 962-577-484-X《蔡瀾歎日本》ISBN 962-577-483-1《樂得未能食素》ISBN 962-577-479-32000年《絕對未能食素》ISBN 962-577-499-8《給年輕人的信二集》天地圖書ISBN 962-950-272-0《吶喊,彷徨》ISBN 962-993-064-1《老瀾遊記》ISBN 962-993-066-8《八樂也》壹出版ISBN 962-577-493-9《蔡瀾四談日本》天地圖書ISBN 962-993-062-52001年《蔡瀾五談日本》ISBN 962-993-063-3《給年輕人的信三集》ISBN 962-950-296-8《九樂也》壹出版ISBN 962-577-519-6《醉鄉漫步》天地圖書ISBN 962-993-065-X《撫今追昔》ISBN 962-993-293-8《老瀾遊記二集》ISBN 962-993-067-6《繡花枕頭》ISBN 962-993-648-8《蔡瀾歎世界》壹出版ISBN 962-577-504-82002年《老瀾遊記三集》天地圖書ISBN 962-993-712-3《十樂也》ISBN 962-993-683-6《秋雨悟桐》ISBN 962-993-738-7《蔡瀾六談日本》ISBN 962-993-780-82003年《老瀾遊記四集》ISBN 988-201-485-2《虛無恬澹》ISBN 962-993-739-5《抱樸含真》ISBN 962-993-740-9《夢裡奔波》ISBN 988-201-486-0《前塵往事》ISBN 988-201-487-9《一趣也》ISBN 988-201-488-7《二趣也》ISBN 988-201-489-52004年《老瀾遊記五集》ISBN 988-201-872-6《笑話和趣事》ISBN 988-201-871-8《三趣也》ISBN 988-201-868-82005年《蔡瀾七談日本》ISBN 988-211-133-5《病中記趣》ISBN 988-211-134-3《四位老友》ISBN 988-211-196-3《雨後斜陽》ISBN 988-211-501-2《四趣也》ISBN 988-211-191-2《蔡瀾的鬼故事(上)》ISBN 988-211-174-2《蔡瀾的鬼故事(下)》ISBN 988-211-175-0《蔡瀾食典》ISBN 988-211-176-9《蔡瀾100精選》八方企業公司ISBN 981-41393-3-52006年《蔡瀾八談日本》天地圖書ISBN 988-211-560-8《老瀾遊記六集》ISBN 988-211-561-6《松下對弈》ISBN 988-211-511-X《淺斟低唱》ISBN 988-211-512-8《撫琴按蕭》ISBN 988-211-552-7《掃雪烹茶》ISBN 988-211-555-1《五趣也》ISBN 988-211-550-0《六趣也》ISBN 988-211-551-9《老友寫老友(上)》ISBN 988-211-577-2《老友寫老友(下)》ISBN 988-211-578-02007年《小雨移花》ISBN 978-988-211-679-5《七趣也》ISBN 978-988-211-654-2《蔡瀾食典後篇》ISBN 978-988-211-652-8《蔡瀾的生活方式》ISBN 988-211-627-22008年《老瀾遊記七集》ISBN 978-988-211-796-9《老瀾遊記八集》ISBN 978-988-211-942-0《蔡瀾的生活方式(II)》ISBN 978-988-211-653-5《蔡瀾常去食肆150間》皇冠出版社ISBN 978-988-216-067-5《蔡瀾逛菜欄》ISBN 978-988-216-066-82010年《蔡瀾潮曬日本》天地圖書ISBN 978-988-219-349-92012年《蔡瀾潮曬台灣》ISBN 978-988-219-478-62017年《只恐夜深花睡去》ISBN 978-988-825-801-72018年《雙鬢斑斑不悔今生狂妄》ISBN 978-988-825-833-8《欲上青天攬明月》ISBN 978-988-825-894-9《管他的呢,我決定活得有趣:蔡瀾的瀟灑寫意人生》高寶書版ISBN 978-986-361-484-52019年《還我青春火樣紅》天地圖書ISBN 978-988-854-737-1《仰天大笑出門去》ISBN 978-988-854-803-3《倪匡.蔡瀾看亦舒小說》ISBN 978-988-854-795-12020年《每逢暮雨倍思卿》ISBN 978-988-854-860-6《與爾同銷萬古愁》ISBN 978-988-854-915-3《我喜歡人生快活的樣子》高寶書版ISBN 978-986-361-892-82021年《人生大多是小事,沒有什麼了不起》ISBN 978-986-506-165-4《在邵逸夫身邊的那些年》天地圖書ISBN 978-988-854-996-2Tales of a Hong Kong DandyISBN 978-988-854-963-42022年《蔡瀾輕鬆語錄》ISBN 978-988-855-013-5《明朝散髮弄扁舟》ISBN 978-988-855-035-7《人生真的很好玩:是我玩這個世界,不是這個世界玩我》高寶書版ISBN 978-986-506-388-72023年《過好這一生》ISBN 978-986-506-741-0《蔡瀾花花世界──香港美食篇》天地圖書ISBN 978-988-855-057-9《蔡瀾的日記》ISBN 978-988-855-087-6《老友寫老友(增修版)(上、下冊)》
(重編《老友寫老友》、《倪匡閒話》和有關倪匡的文章)ISBN 978-988-855-119-42024年《今天也要好好吃飯》崧燁文化ISBN 978-626-394-261-5《蔡瀾花花世界×日記》天地圖書ISBN 978-988-855-142-22025年《蔡瀾活過》ISBN 978-988-855-165-1

蔡瀾選集

集數書名出版社ISBN壹《生活智慧》天地圖書ISBN 978-988-854-720-3貳《男歡女愛》ISBN 978-988-854-721-0叄《師友奇人》ISBN 978-988-854-722-7肆《天下美食》ISBN 978-988-854-723-4伍《食材攻略》ISBN 978-988-854-724-1陸《影視世界》ISBN 978-988-854-725-8柒《老又如何》ISBN 978-988-854-726-5捌《夫子自道》ISBN 978-988-854-727-2玖《鬼話連篇》ISBN 978-988-854-728-9拾《真係笑話》ISBN 978-988-854-729-6拾壹《覓食中華》ISBN 978-988-854-864-4拾貳《品味日韓》ISBN 978-988-854-865-1拾叄《環球之旅》ISBN 978-988-854-866-8拾肆《南洋遊蹤》ISBN 978-988-854-867-5


曾參與電視或網絡節目

年份名稱職務1989年今夜不設防主持1997年蔡瀾人生真好玩1998-1999年蔡瀾嘆世界1998年蔡瀾遨遊舊金山蔡瀾遨遊伊斯坦堡2007年蔡瀾逛菜欄拾年(第1集)嘉賓2008年蔡瀾歎名菜主持2009年志雲飯局(第116集)嘉賓蔡瀾品味主持2011年蔡瀾亞洲一樂也2013年亂噏242019年我們的師父嘉賓

參考資料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方朔
H:南方朔知名作家,喜書,藏書,更是寫書序的大家。王杏慶(1946年12月13日—2025年6月9日)。《語言是我們的居所》、《語言是我們的星圖》、《語言是我們的海洋》,都曾買過。「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報死訊「南方朔先生(王杏慶)於 2025年6月9日13:45安詳辭世,享年81歲。」喜愛的作家又走一個!願一路好走!20250611W3

網路資料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各位朋友: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創會董事、資深作家及政論家南方朔先生(王杏慶)於 2025年6月9日13:45安詳辭世,享年81歲。
先生1944年11月13日出生於四川重慶,畢業於臺大森林系與森林研究所。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副總編輯與主筆,以深邃文字與犀利觀點推動臺灣文化與公共論述。代表著作包括《語言是我們的居所》、《語言是我們的星圖》、《語言是我們的海洋》、《在語言的天空下》、《有光的所在》與《語言是我們的希望》。 

網路報導
藏書嗜好:
南方朔買書藏書相當瘋狂,一旦迷上了誰,就會瘋狂地收藏他所有的作品。他是張愛玲迷,不僅上天下海蒐尋張愛玲作品的繁簡字體版,就連張愛玲祖父張佩綸的著作、有關張家家族史的史書,南方朔也不放過。

讀書觀
閱讀、寫作占據了南方朔所有生活。南方朔曾向記者細數自己一天的生活作息,除了一起床先澆花,上午、傍晚各遛狗一次,剩餘的時間他都窩在書桌前,手持一杯茶、一根菸,沉浸在幽幽的書香中。「大海太大,撿到一點算一點。」這是他的讀書哲學。

維基百科
南方朔

臺灣作家

王杏慶(1946年12月13日—2025年6月9日),筆名南方朔,出身臺灣臺南市,是一位臺灣作家、詩人、評論家及新聞工作者。2007年得到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文學評論獎。

南方朔於2025年6月9日下午1時45分因肺炎逝世,享壽78歲。[1]

生平

父親是江蘇無錫人,曾為中華民國低階空軍維修士兵,1945年來到台灣,在他小學4年級時去世。母親為雲南騰衝的擺夷族(現稱傣族)[2]。

臺南一中畢業,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系學士、森林學研究所碩士(1971年,碩士論文《不同種源杉木屬發芽種子之呼吸量與早期生長之硏究》,王子定指導)。修畢臺北市中國文化學院(現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畫研究所(現已停辦)博士班課程。

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時,他放棄已申請到的美國大學獎學金,拒絕出國留學,經《聯合報》報導,得到總統蔣經國召見。畢業後,他成為新聞記者。

新聞及文學

與王健壯、司馬文武、周天瑞等人共同創辦台灣的新聞雜誌《新新聞》週刊,長期擔任該刊主筆,現轉職香港《亞洲週刊》。

創作大量文學評論(包含詩論和書評)和政論。曾於《中國時報》及《聯合報》「名人堂」發表專欄文章,現每週一在香港《明報》、每週二在台灣《蘋果日報》、每週三於《國語日報》專欄〈光之所在〉撰寫英美詩歌選集及評論,並藉此提供讀者倫理指引,每期台灣的《新新聞》和《天下雜誌》也有他的專欄。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慢慢來:好事正在發生
H:耐心的對時間與等待,慢慢來,小孩子七坐八爬,小牛出生即站起來,生存競爭,但壽命短。烏龜慢慢爬可活到190年。龜年鶴壽常被提起。慢活,慢學「兩篇科學研究:「慢學」可以多塞50%知識,比別人厲害50%」。没有別人的本事,只能慢慢來,多學習。「走得慢沒關係,只要還在走。累積學識本身,就是學習的目的。別讓速成文化偷走你對累積的信任。」「成就美好的結果,是需要時間的累積,急不得、快不了。」學習的點點滴滴,就是強大自己的資本。20250607W6

網路字典
慢慢什麼意思?
解釋: 1.緩慢、遲緩。 如:「慢慢走去」、「慢慢說來」。 《儒林外史》第一回:「且忍口氣回去,慢慢向老師說明此人不中抬舉,再處置他也不遲。」

博客來介紹:
慢慢來:好事正在發生Patience…

作者瑞秋.威廉斯

原文作者Rachel Williams

譯者蔡祐庭

繪者李奧尼.羅德(Leonie Lord)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小木馬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22

編輯推薦

等待不容易,但值得

在所有事物都要求快速化的時代,耐心變得稀缺,等待的結果不見得都是好事,但美好的事一定是等待出來的。這本書結合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生物生態的解說,連結時間概念,插圖寫實而溫暖,是十分豐富易懂的知識繪本。耐心是尊重不同生命和成長節奏的過程,這本書呈現了自然界中的常態,讓孩子看見等待的結果,認知某些事物的完成是需要時間的,進而理解自己和別人不用一樣,有了耐心才能獲得完整的成就感與自信心。自幼培養耐心,本書不採說教的方式,而是以理解概念,讓孩子內化後時刻提醒自己要能耐心等待。

收回

產品資訊

內容簡介

★一本讓你看見時間、體會時間的奇蹟繪本★

透過對自然與生命的觀察與描繪,

讓我們知道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

 

  「晚餐好了嗎?」

  「還要多久才會到遊樂園?」

  「我什麼時候才會長高?」

 

  在越來越講求快速的時代,我們總是在等待中焦慮著無法去做下一件事,或是更多的事。但是人生有許多時間都在等待中度過——等著爸爸媽媽來接送、等待晚餐後的冰淇淋、等待生日那一日到來、等待長大、等待一件好事發生……

 

  這本繪本告訴我們:等待並不容易,卻值得。父母和孩子都要學著在日復一日的生活、在等待的過程中,發現事物有其變化和成長,留心這些變化與成長帶給我們的驚奇和喜悅,將使我們對彼此、對他人擁有寬容的心,和理解事物的智慧。

 

  這本繪本透過自然現象、生物生態的描繪,讓我們了解時間的概念,以及為什麼需要時間等待:

  • 光從太陽抵達地球──8分鐘

  • 一隻倉鴞獵捕獵物──1小時

  • 月亮升起落下──1整夜

  • 一隻蜻蜓準備好展翅高飛──1天

  • 一隻烏鶇孵化牠的蛋──12天

  • 駱駝橫渡沙漠找到水喝──2周

  • 一隻灰熊等待著春天──1個冬季

  • 一棵蘋果樹結出果實──1年

  • 一座珊瑚礁開始形成──25年

  • 一片雨林再生──60年

  • 一個人類過了一輩子──約80年

  • 加拉巴哥象龜完成了牠的生命週期──超過100年

 

本書特色

 

  1. 以圖鑑的形式描繪時間概念,清楚易懂。

  結合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生物生態的解說,連結時間概念,插圖寫實而溫暖,是十分豐富的知識繪本。

 

  2. 教孩子理解時間的變化,認知某些事物的完成是需要時間的。

  將耐心等待的概念轉化成時序,例如小寶寶出生需要9個月的時間、一顆蘋果樹長出蘋果需要1年等等,理解萬物生長自有時序,沒有辦法一蹴可及。

 

  3. 從時間的變化體會耐心等待的價值。

  萬物生活有不同節奏或是生命時間表,有些事情快不了,有些事情慢不得,而擁有等待的耐心,就可以品嘗成果的甜美、  體驗過程中的奇妙、擁有探索世界的機會,也可能發現平凡中的驚喜瞬間。

 

  4. 讓孩子體會耐心是成長的一種力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

  耐心是尊重不同生命和成長節奏的過程,這本書呈現了自然界中的常態,進而理解自己和別人不用一樣;擁有耐心,才能獲得完整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烏龜
烏龜是相當長壽的動物,許多品種的烏龜壽命都能超過50年甚至更長。 根據不同的烏龜品種,壽命有著明顯的差異,例如:

陸龜(陸龜) 或箱龜(箱龜):: 壽命通常可達60 到100 年,甚至更久。 

澤龜(水龜):: 壽命在30 至40 年之間。 

巴西龜(巴西龜):: 壽命約20 到30 年,但有些可以活到40 年以上。 

一些特殊的烏龜,例如塞席爾巨龜,甚至可以活到190 歲以上,並被列為現存最老的陸地動物。 

烏龜長壽的關鍵之一在於牠們的殼,以及得天獨厚的「長壽基因」,使得牠們的「生命時鐘」較長,而且胚胎細胞的分裂代次也能達到110 代左右。 

在道教神話中,松是百木之長,長青不朽,不死的象徵,千年古松之脂能變茯苓,所以服食松葉、松根便能飛升成仙、長生不死。 被賦予高潔不群地形象。 鶴: 鶴(丹頂鶴),是中國珍稀禽類,壽命一般在五六十年,是長壽的禽類,其鳴聲高亢響亮。

古代所說的鶴、仙鶴、松鶴,其實指的都是丹頂鶴,丹頂鶴是長壽的象徵,人們常把丹頂鶴和古松畫在一起,作為長壽的象徵。 性情高雅,形態美麗,看起來仙風道骨,被稱為「一品鳥」。 人們都希望青春永駐、健康長壽。 因此,以青春長駐、健康長壽為題材的吉祥圖畫,在民間流傳相當廣泛。

"慢活" 指的是一種放慢生活節奏、重視生活品質的生活方式。 它強調的是減少對物質的慾望,追求生活中的平衡,以及享受當下的美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質上的成功和快速的成果。 

維基文庫
儒林外史/第01回

儒林外史

目錄儒林外史全書始第一回 說楔子敷陳大義 借名流隱括全文下一回▶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這一首詞,也是個老生常談。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捨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自古及今,那一個是看得破的!

  雖然如此說,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個嶔崎磊落的人。這人姓王名冕,在諸暨縣鄉村裡住。七歲上死了父親,他母親做點針黹〈(音:只)〉供給他到村學堂裡去讀書。看看三個年頭,王冕已是十歲了。母親喚他到面前來說道:「兒啊!不是我有心要耽誤你,只因你父親亡後,我一個寡婦人家,只有出去的,沒有進來的;年歲不好,柴米又貴;這幾件舊衣服和些舊傢伙,當的當了,賣的賣了;只靠著我替人家做些針黹生活尋來的錢,如何供得你讀書?如今沒奈何,把你雇在間壁人家放牛,每月可得幾錢銀子,你又有現成飯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王冕道:「娘說的是。我在學堂坐著,心裡也悶,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要讀書,依舊可以帶幾本去讀。」

  當夜商議定了,第二日,母親同他到間壁秦老家。秦老留著他母子兩個吃了早飯,牽出一條水牛來交與王冕,指著門外道:「就在我這大門過去兩箭之地,便是七泖湖,湖邊一帶綠草,各家的牛都在那裡打睡。又有幾十棵合抱的垂楊樹,十分陰涼。牛要渴了,就在湖邊上飲水。小哥!你只在這一帶玩耍,不必可遠去。我老漢每日兩餐小菜飯是不少的,每日早上還折兩個錢與你買點心吃。只是百事勤謹些,休嫌怠慢。」他母親謝了擾,要回家去。王冕送出門來,母親替他理理衣服,口裡說道:「你在此須要小心,休惹人說不是;早出晚歸,免我懸念。」王冕應諾,母親含著兩眼眼淚去了。

  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到黃昏,回家跟著母親歇宿。或遇秦家煮些醃魚、臘肉給他吃,他便拿塊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每日點心錢也不用掉,聚到一兩個月,便偷個空走到村學堂裡,見那闖學堂的書客,就買幾本舊書,逐日把牛栓了,坐在柳樹蔭下看。

  彈指又過了三、四年,王冕看書,心下也著實明白了。那日正是黃梅時候,天氣煩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綠草地上坐著。須臾,濃雲密布,一陣大雨過了,那黑雲邊上鑲著白雲,漸漸散去,透出一派日光來,照耀得滿湖通紅。湖邊上山,青一塊,紫一塊,綠一塊;樹枝上都像水洗過一番的,尤其綠得可愛。湖裡有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王冕看了一回,心裡想道:「古人說:『人在畫圖中』,實在不錯;可惜我這裡沒有一個畫工,把這荷花畫他幾枝,也覺有趣。」又心裡想道:「天下那有個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畫他幾枝?」

  正存想間,只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手裏提著一瓶酒,食盒上掛著一塊氈條,來到柳樹下,將氈鋪了,食盒打開。那邊走過三個人來,頭帶方巾,一個穿寶藍夾紗直裰,兩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歲光景,手搖白紙扇,緩步而來。那穿寶藍直裰的是個胖子,來到樹下,尊那穿玄色的一個鬍子坐在上面,那一個瘦子坐在對席;他想是主人了,坐在下面把酒來斟。喫了一回,那胖子開口道:「危老先生回來了。新買了住宅,比京裏鐘樓街的房子還大些,值得二千兩銀子。因老先生要買,房主人讓了幾十兩銀賣了,圖個名望體面。前月初十搬家,太尊、縣父母都親自到門來賀,留著喫酒到二三更天。街上的人,那一個不敬。」那瘦子道:「縣尊是壬午舉人,乃危老先生門生,這是該來賀的。」那胖子道:「敝親家也是危老先生門生,而今在河南做知縣。前日小婿來家,帶二斤乾鹿肉來見惠,這一盤就是了。這一回小婿再去,託敝親家寫一封字來,去晉謁晉謁危老先生;他若肯下鄉回拜,也免得這些鄉戶人家,放了驢和豬在你我田裏喫糧食。」那瘦子道:「危老先生要算一個學者了。」那鬍子說道:「聽見前日出京時,皇上親自送出城外,攜著手走了十幾步,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辭了,方纔上轎回去。看這光景,莫不是就要做官?」三人你一句,我一句,說個不了。

  王冕見天色晚了,牽了牛回去。自此聚的錢不買書了,託人向城裡買些胭脂、鉛粉之類,學畫荷花。初時畫得不好;畫到三個月之後,那荷花精神、顏色,無一不像,只多著一張紙,就像是湖裡長的,又像才從湖裡摘下來貼在紙上的。鄉間人見畫得好,也有拿錢來買的。王冕得了錢,買些好東好西去孝敬母親。一傳兩,兩傳三,諸暨一縣,都曉得他是一個畫沒骨花卉的名筆,爭著來買。到了十七、八歲,也就不在秦家了,每日畫幾筆畫,讀古人的詩文,漸漸不愁衣食,母親心裡也歡喜。

  這王冕天性聰明,年紀不滿二十歲,就把那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大學問,無一不貫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納朋友,終日閉戶讀書。又在楚辭圖上看見畫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頂極高的帽子,一件極闊的衣服。遇著花明柳媚的時節,把一乘牛車載了母親,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闊衣,執著鞭子,口裏唱著歌曲,在鄉村鎮上,以及湖邊,到處頑耍,惹的鄉下孩子們三五成群跟著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只有隔壁秦老,雖然務農,卻是個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見他長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愛他,時時和他親熱,邀在草堂裏坐著說話兒。

  一日,正和秦老坐著,只見外邊走進一個人來,頭帶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迎接,敘禮坐下。這人姓翟,是諸暨縣一個頭役,又是買辦。因秦老的兒子秦大漢拜在他名下,叫他乾爺,所以常時下鄉來看親家。秦老慌忙叫兒子烹茶,殺雞、煮肉款留他;就要王冕相陪。彼此道過姓名。那翟買辦道:「只位王相公,可就是會畫沒骨花的麼?」秦老道:「便是了。親家,你怎得知道?」翟買辦道:「縣裏人那個不曉得。因前日本縣老爺吩咐:要畫二十四副花卉冊頁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聞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徑來尋親家。今日有緣,遇著王相公,是必費心大筆畫一畫。在下半個月後,下鄉來取。老爺少不得還有幾兩潤筆的銀子,一併送來。」秦老在傍,著實攛掇。王冕屈不過秦老的情,只得應諾了。回家用心用意,畫了二十四副花卉,都題了詩在上面。翟頭役稟過了本官,那知縣時仁,發出二十四兩銀子來。翟買辦扣剋了十二兩,只拿十二兩銀子送與王冕,將冊頁取去。時知縣又辦了幾樣禮物,送與危素,作候問之禮。

  危素受了禮物,只把這本冊頁看了又看,愛玩不忍釋手。次日,備了一席酒,請時知縣來家致謝。當下寒暄已畢,酒過數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臺所惠冊頁花卉,還是古人的呢,還是現在人畫的?」時知縣不敢隱瞞,便道:「這就是門生治下一個鄉下農民,叫做王冕,年紀也不甚大。想是纔學畫幾筆,難入老師的法眼。」危素歎道:「我學生出門久了,故鄉有如此賢士,竟坐不知,可為慚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見識,大是不同,將來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臺可以約他來此相會一會麼?」時知縣道:「這個何難,門生出去,即遣人相約。他聽見老師相愛,自然喜出望外了。」說罷,辭了危素,回到衙門,差翟買辦持個侍生帖子去約王冕。

  翟買辦飛奔下鄉,到秦老家,邀王冕過來,一五一十,向他說了。王冕笑道:「卻是起動頭翁,上覆縣主老爺,說王冕乃一介農夫,不敢求見。這尊帖也不敢領。」翟買辦變了臉道:「老爺將帖請人,誰敢不去!況這件事,原是我照顧你的;不然,老爺如何得知你會畫花?論理,見過老爺,還該重重的謝我一謝纔是!如何走到這裏,茶也不見你一杯,卻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見,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覆得老爺!難道老爺一縣之主,叫不動一個百姓麼?」王冕道:「頭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為了事,老爺拿票子傳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將帖來請,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願去,老爺也可以相諒。」翟買辦道:「你這都說的是甚麼話!票子傳著倒要去,帖子請著倒不去?這不是不識抬舉了!」秦老勸道:「王相公,也罷;老爺拿帖子請你,自然是好意,你同親家去走一回罷。自古道:『滅門的知縣』,你和他拗些甚麼?」王冕道:「秦老爹!頭翁不知,你是聽見我說過的。不見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麼?我是不願去的。」翟買辦道:「你這是難題目與我做,叫我拿甚麼話去回老爺?」秦老道:「這個果然也是兩難。若要去時,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親家又難回話。我如今倒有一法:親家回縣裏,不要說王相公不肯,只說他抱病在家,不能就來,一兩日間好了就到。」翟買辦道:「害病,就要取四鄰的甘結!」彼此爭論了一番,秦老整治晚飯與他喫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問母親秤了三錢二分銀子,送與翟買辦做差錢,方纔應諾去了,回覆知縣。知縣心裏想道:「這小廝那裏害甚麼病!想是翟家這奴才,走下鄉狐假虎威,著實恐嚇了他一場。他從來不曾見過官府的人,害怕不敢來了。老師既把這個人託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來見老師,也惹得老師笑我做事疲軟。我不如竟自己下鄉去拜他。他看見賞他臉面,斷不是難為他的意思,自然大著膽見我;我就便帶了他來見老師,卻不是辦事勤敏?」又想道:「一個堂堂縣令,屈尊去拜一個鄉民,惹得衙役們笑話。」又想到:「老師前日口氣,甚是敬他;老師敬他十分,我就該敬他一百分。況且屈尊敬賢,將來志書上少不得稱贊一篇。這是萬古千年不朽的勾當,有甚麼做不得!」當下定了主意。

  次早,傳齊轎夫,也不用全副執事,只帶八個紅黑帽夜役軍牢。翟買辦扶著轎子,一直下鄉來。鄉裏人聽見鑼響,一個個扶老攜幼,挨擠了看。轎子來到王冕門首,只見七八間草屋,一扇白板門緊緊關著。翟買辦搶上幾步,忙去敲門。敲了一會,裏面一個婆婆,拄著拐杖,出來說道:「不在家了。從清早晨牽牛出去飲水,尚未回來。」翟買辦道:「老爺親自在這裏傳你家兒子說話,怎的慢條斯理!快快說在那裏,我好去傳!」那婆婆道:「其實不在家了,不知在那裏。」說畢,關著門進去了。

  說話之間,知縣轎子已到。翟買辦跪在轎前稟道:「小的傳王冕,不在家裏,請老爺龍駕到公館裏略坐一坐,小的再去傳。」扶著轎子,過王冕屋後來。屋後橫七豎八,幾稜窄田埂,遠遠的一面大塘,塘邊都栽滿了榆樹、桑樹。塘邊那一望無際的幾頃田地,又有一座山,雖不甚大,卻青蔥樹木,堆滿山上。約有一里多路,彼此叫呼,還聽得見。知縣正走著,遠遠的有個牧童,倒騎水牯牛,從山嘴邊轉了過來。翟買辦趕將上去,問道:「秦小二漢,你看見你隔壁的王老大牽了牛在那裏飲水哩?」小二道:「王大叔麼?他在二十里路外王家集親家家喫酒去了。這牛就是他的,央及我替他趕了來家。」翟買辦如此這般稟了知縣。知縣變著臉道:「既然如此,不必進公館了!即回衙門去罷!」時知縣此時心中十分惱怒,本要立即差人拿了王冕來責懲一番;又想恐怕危老師說他暴躁,且忍口氣回去,慢慢向老師說明此人不中抬舉,再處置他也不遲。知縣去了。

  冕並不曾遠行,即時走了來家。秦老過來抱怨他道:「你方纔也太執意了。他是一縣之主,你怎的這樣怠慢他?」王冕道:「老爹請坐,我告訴你。時知縣倚著危素的勢,要在這裏酷虐小民,無所不為。這樣的人,我為甚麼要相與他?但他這一番回去,必定向危素說;危素老羞變怒,恐要和我計較起來。我如今辭別老爹,收拾行李,到別處去躲避幾時。只是母親在家,放心不下。」母親道:「我兒,你歷年賣詩賣畫,我也積聚下三五十兩銀子,柴米不愁沒有。我雖年老,又無疾病,你自放心出去躲避些時不妨。你又不曾犯罪,難道官府來拿你的母親去不成?」秦老道:「這也說得有理。況你埋沒在這鄉村鎮上,雖有才學,誰人是識得你的;此番到大邦去處,或者走出些遇合來也不可知,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漢身上,替你扶持便了。」王冕拜謝了秦老。秦老又走回家去,取了些酒餚來替王冕送行,喫了半夜酒回去。

  次日五更,王冕起來收拾行李,喫了早飯,恰好秦老也到。王冕拜辭了母親,又拜了秦老兩拜,母子灑淚分手。王冕穿上麻鞋,背上行李。秦老手提一個小白燈籠,直送出村口,灑淚而別。秦老手拿燈籠,站著看著他走,走的望不著了,方纔回去。

  王冕一路風餐露宿,九十里大站,七十里小站,一徑來到山東濟南府地方。這山東雖是近北省分,這會城卻也人物富庶,房舍稠密。王冕到了此處,盤費用盡了,只得租個小菴門面屋,賣卜測字,也畫兩張沒骨的花卉貼在那裏,賣與過往的人。每日問卜賣畫,倒也擠個不開。

  彈指間,過了半年光景。濟南府裏有幾個俗財主,也愛王冕的畫,時常要買;又自己不來,遣幾個粗夯小廝,動不動大呼小叫,鬧的王冕不得安穩。王冕心不耐煩,就畫了一條大牛貼在那裏;又題幾句詩在上,含著譏刺。也怕從此有口舌,正思量搬移一個地方。

  那日清早,纔坐在那裏,只見許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過。也有挑著鍋的,也有籮擔內挑著孩子的,一個個面黃肌瘦,衣裳襤褸。過去一陣,又是一陣,把街上都塞滿了。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錢的。問其所以,都是黃河沿上的州縣,被河水決了。田廬房舍,盡行漂沒。這是些逃荒的百姓,官府又不管,只得四散覓食。王冕見此光景,過意不去,歎了一口氣道:「河水北流,天下自此將大亂了。我還在這裏做甚麼!」將些散碎銀子,收拾好了,栓束行李,仍舊回家。入了浙江境,纔打聽得危素已還朝了,時知縣也陞任去了;因此放心回家,拜見母親。看見母親康健如常,心中歡喜。母親又向他說秦老許多好處。他慌忙打開行李,取出一匹繭紬,一包耿餅,拿過去拜謝了秦老。秦老又備酒與他洗塵。自此,王冕依舊吟詩作畫,奉養母親。

  又過了六年,母親老病臥床。王冕百方延醫調治,總不見效。一日,母親吩咐王冕道:「我眼見得不濟事了。但這幾年來,人都在我耳根前說你的學問有了,該勸你出去作官,作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事!我看見那些作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場!況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禍來,反為不美。我兒可聽我的遺言,將來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墳墓,不要出去作官。我死了,口眼也閉!」王冕哭著應諾。他母親淹淹一息,歸天去了。王冕擗踴哀號,哭得那鄰舍之人,無不落淚。又虧秦老一力幫襯,製備衣衾棺槨。王冕負土成墳,三年苫塊,不必細說。

  到了服闋之後,不過一年有餘,天下就大亂了。方國珍據了浙江,張士誠據了蘇州,陳友諒據了湖廣,都是些草竊的英雄。只有太祖皇帝起兵滁陽,得了金陵,立為吳王,乃是王者之師;提兵破了方國珍,號令全浙,鄉村鎮市,並無騷擾。

  一日,日中時分,王冕正從母親墳上拜掃回來,只見十幾騎馬竟投他村裏來。為頭一人,頭戴武巾,身穿團花戰袍,白淨麵皮,三綹髭鬚,真有龍鳳之表。那人到門首下了馬,向王冕施禮道:「動問一聲,那裏是王冕先生家?」王冕道:「小人王冕,這裏便是寒舍。」那人喜道:「如此甚妙,特來晉謁。」吩咐從人都下了馬,屯在外邊,把馬都繫在湖邊柳樹上。那人獨和王冕攜手進到屋裏,分賓主施禮坐下。王冕道:「不敢拜問尊官尊姓大名?因甚降臨這鄉僻所在?」那人道:「我姓朱,先在江南起兵,號滁陽王;而今據有金陵,稱為吳王的便是。因平方國珍到此,特來拜訪先生。」王冕道:「鄉民肉眼不識,原來就是王爺。但鄉民一介愚人,怎敢勞王爺貴步?」吳王道:「孤是一個粗鹵漢子,今得見先生儒者氣像,不覺功利之見頓消。孤在江南,即慕大名,今來拜訪,要先生指示:浙人久反之後,何以能服其心?」王冕道:「大王是高明遠見的,不消鄉民多說。若以仁義服人,何人不服,豈但浙江?若以兵力服人,浙人雖弱,恐亦義不受辱。不見方國珍麼?」吳王歎息,點頭稱善。兩人促膝談到日暮。那些從者都帶有乾糧。王冕自到廚下烙了一斤麵餅,炒了一盤韭菜,自捧出來,陪著。吳王喫了,稱謝教誨,上馬去了。這日,秦老進城回來,問及此事。王冕也不曾說就是吳王,只說是軍中一個將官,向年在山東相識的,故此來看我一看。說著就罷了。

  不數年間,吳王削平禍亂,定鼎應天,天下一統,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鄉村人,各各安居樂業。到了洪武四年,秦老又進城裏,回來向王冕道:「危老爺已自問了罪,發在和州去了。我帶了一本邸抄來與你看。」王冕接過來看,纔曉得危素歸降之後,妄自尊大,在太祖面前自稱老臣。太祖大怒,發往和州守余闕墓去了。此一條之後,便是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四書、八股文。王冕指與秦老看,道:「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說著,天色晚了下來。此時正是初夏,天時乍熱。秦老在打麥場上放下一張桌子,兩人小飲。須臾,東方月上,照耀得如同萬頃玻璃一般。那些眠鷗宿鷺,闃然無聲。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貫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話猶未了,忽然起一陣怪風,刮得樹木都颼颼的響。水面上的禽鳥,格格驚起了許多。王冕同秦老嚇的將衣袖蒙了臉。少頃,風聲略定,睜眼看時,只見天上紛紛有百十個小星,都墜向東南角上去了。王冕道:「天可憐見,降下這一夥星君去維持文運,我們是不及見了!」當夜收拾傢伙,各自歇息。

  自此以後,時常有人傳說,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初時不在意裏,後來漸漸說的多了,王冕並不通知秦老,私自收拾,連夜逃往會稽山中。半年之後,朝廷果然遣一員官,捧著詔書,帶領許多人,將著綵緞表裏,來到秦老門首,見秦老八十多歲,鬚鬢皓然,手扶拄杖。那官與他施禮。秦老讓到草堂坐下。那官問道:「王冕先生就在這莊上麼?而今皇恩授他諮議參軍之職,下官特地捧詔而來。」秦老道:「他雖是這裏人,只是久矣不知去向了。」秦老獻過了茶,領那官員走到王冕家,推開了門,見蠨蛸滿室,蓬蒿滿徑,知是果然去得久了。那官咨嗟歎息了一回,仍舊捧詔回旨去了。

  王冕隱居在會稽山中,並不自言姓名;後來得病去世,山鄰斂些錢財,葬於會稽山下。是年,秦老亦壽終於家。可笑近來文人學士,說著王冕,都稱他做王參軍!究竟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所以表白一番。這不過是個楔子,下面還有正文。

返回頁首

全書始下一回▶儒林外史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崇輝老居士
出生資訊:1929年~20250407日上午1010
經歷:大乘精舍、慈雲雜誌社創辦人。
追思法儀:已於2025年四月十七日舉行。

網路資料:
大乘基金會公告
[訃告]
大乘精舍、慈雲雜誌社創辦人樂崇輝老居士,
已於中華民國一一四年四月七日上午十時十分
在家安詳舍報。
居士距生於民國十八年,享耆壽九十七齡,
一生寧靜澹泊,不求名利,行菩薩道,三施無量。
以家屬謹遵其囑,後事低調從簡,故未發計聞敬達
教界友人蒞祭,敬祈見諒,追思法儀
已於四月十七日舉行,謹此敬告。

樂老居士遺屬
敬啟
大乘基金會全體同仁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蜂窩組織炎
維基百科
蜂窩組織炎(拉丁語:cellulitis)是牽涉到皮膚的細菌感染。該疾病尤其會影響到真皮與皮下組織。其症狀為皮膚發紅,會在數天內逐漸擴大範圍。發紅範圍的邊緣一般而言不明顯,而且可能會腫大。當施加壓力於發紅部位時,該部位會變白,但並不是每個病例會如此。感染範圍通常伴隨疼痛[1]。淋巴管偶爾可能會被影響[1][2],並引起發燒與疲倦[3]。

蜂窩性組織炎
(Cellulitis)受感染的左腳小腿類型皮膚病、結締組織病、bacterial skin disease[*]、musculoskeletal system symptom[*]、疾病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皮膚病學ICD-11EF02.3ICD-10L03ICD-9-CM682.9DiseasesDB29806MedlinePlus[1]eMedicinemed/310 emerg/88 derm/464MeSHD002481[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該疾病雖然好發於任何部位,但最常見的是腿與臉。腿的部分通常會因為皮膚微小裂傷,而罹患此疾病。其他的危險因子包含肥胖症、腿部腫脹與年老。然而在臉部的皮膚微小裂傷,通常不會造成感染。最常見致病菌包含鏈球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相對於蜂窩性組織炎,丹毒為更淺層皮膚的細菌感染,表現為發紅部位邊緣清楚,且較常合併發燒[1]。此外,嚴重感染如骨髓炎或壞死性筋膜炎,應需首先排除[2]。

該疾病診斷,通常基於臨床症狀與徵象確診,細菌培養很少有發現[1] 。在治療上採用口服抗生素,通常會使用頭孢氨芐、阿莫西林與氯噻青黴素(拉丁語:cloxacillin)[1][4]。如果對青黴素過敏的病患,則可以紅黴素與克林黴素替代[4]。此外,如果有發膿或前次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則在考量MRSA的情況下,會建議加用去氧羥四環素與複方新諾明。抗生素併用類固醇也許會加速復原。將患處抬高與止痛劑可能對緩解症狀有幫助。

約95%的人會在7至10天的治療後好轉,若患部重覆發炎可能導致併發症,嚴重時須切除患部[3]。潛在性的併發症包含膿瘍的形成。每年1000人當中,大約有2個人會有皮膚感染[1]。2010年,蜂窩組織炎造成全球約27,000人死亡[5]。在英國,醫院入診病患當中的1.6%為蜂窩組織炎[4]。

參考文獻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