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許換女士---臺北內山姑娘的故事(1931~ )H0263
林許換女士出生於台北縣鶯歌阿南坑。
家庭狀況:父母親是淳樸的農民,父親家族有五兄弟,一生為養兒育女奔波勞碌,以種山維生,耕作山地三甲、田一甲,生活艱辛但很踏實。家有七姊妹及一弟,一養女。林許換女士排行第五,因家中人口眾多,食指浩繁,除了大姐、三姐、林許換女士與小弟、妹外其餘分給人當養女。家庭是屬於傳統性農家。
求學階段:從八歲開始求學,讀鶯歌公學校(鶯歌國小前身),每天從山上步行一小時風雨無阻的求取知識。在光復前幾年,早晚躲空襲警報,上課雖不完整,但也由小學畢業。日語能聽懂與簡單書寫,也是人生學習的啟蒙。
內山耕田種山階段:小學畢業後,與父親共同種山與耕田。從小刻苦耐勞鍛鍊出農家女的本事,自豪不輸男丁。隔壁坑山上有三甲,除了種竹筍外,尚有一甲田,全部屬租用。阿南坑有茶山屬家庭擁有,也常去幫忙採摘賺點零用金。其母親也很辛苦,白天採筍晚上清洗整理,隔日清晨搭火車至台北市市場轉賣,以賺取微薄生活費。內山生活從國小畢業十三歲至二十歲出嫁為止,屬農家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舉凡種竹筍、種蕃薯、種菜、採茶及農田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都達精練純熟的境界。
內山姑娘出嫁篇:二十歲(約民國三十九年)嫁入台北縣樹林柑園林氏家族當媳婦,丈夫是一位勤勞誠懇、心地敦厚、工作踏實的油漆師父。公婆待林許換女士如親生女,讓其有家的感覺。接著開始相夫教子的平凡主婦生活,生兒育女教養子女,快樂做為人妻、人母的傳統角色。剛開始因結婚花費借貸,生活清苦,但也養成勤儉習性,苦撐多年度過人生的難關。丈夫因常年忙於刷油漆工程,工作繁忙,因此家中大小事,都由自己一肩挑起重擔。農暇時賣衣服、插花、電子零件加工等,賺起貼補生活費用。
教養觀:因子女有七人,教育子女以嚴厲為主。兒女不乖即予懲罰,希望兒女能成龍成鳳,是屬恨鐵不成鋼的嚴母。
生命觀:四十幾歲因家族遺傳性糖尿病上身,長期與糖尿病共同生活,控制得宜,未嘗因病而影響生活。生命的美好在於活著,雖然身體也曾遭遇疾病侵襲,但是已經慢慢調適復健,不影響過著美好的老年生活。滿足、舒適、平安勝過一切。
生活態度:平日生活儉樸,嫁入夫家當媳婦,新娘衣服也是自己親手裁製,手藝精良。平日打扮化妝依當年一般女孩子的習慣,擦「克林母」、胭脂及簡易化妝品。穿著喜好洋裝,以儉樸漂亮為主。外表淳樸,對算命並不感興趣,因為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生平不賭博,因賭對家庭之危害甚大。對金錢秉持該用則用,該省則省,儲蓄並加以投資的理財觀。對政治不熱衷,但是社會活動卻常參與。鄉間常組進香團及旅遊團,只要有空即報名參加。足跡遊遍高雄、台南、花蓮、台東等,最遠到過澎湖。平日休閒是看看報紙、唱歌(國、台語、流行歌)、歌仔戲、黃梅調等,甚至布袋戲都是喜歡的項目。
學習進修:1982年(53歲)深感小學日本教育所學到的日語,聽懂與簡單的文字書寫,不足以應付台灣社會所需。兒女也長大成人故而於1982年7月2日開始參加台北縣樹林鎮(現升格為市)農會家政國語補習班,學習國語課程,直到1986年1月15日(民國75年1月15日)結業。因為教育學習識得國字,人生也有了改變與希望。日本與國語聽懂,平常在鄉間以閩南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看報紙無障礙。
土地仲介領域:1987年(民國76年)鑒於當時土地買賣,在鄉間與都市都很頻繁,當起土地仲介的工作,靠著人緣、信用與紮實的服務,以賺少許的佣金貼補家用,並累積家庭的貲財,如此持續多年,也有一些成果。
親戚友朋的維繫:娘家姊妹分散樹林、山佳、阿南坑及台北等,並與姊妹相約,每年舉辦姊妹會以聯絡感情,傳為鄉里美談。近年年紀大身體不像以往硬朗,故僅選擇性舉辦。長女最早於1972年(民國六十一年)年22歲時嫁人,雖心有不捨,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也是人生的過程。其他兒女也陸續娶妻、婚嫁,並且生子,可謂內孫外孫十九人,金玉滿堂,也是人生最足以自豪和滿意。雖然丈夫與長子於近年往生,有所遺憾。但是天地萬物有時終,凡事樂觀以面對生命的安排與殘缺,只求過好每一個今天。每年生日兒女都有返回祝壽,拉近親人間的感情,因為都是一家人。兒女回娘家也是每年的一件大事!
未來生活的期許:人生七十才開始,古有明訓。老年階段是人生的黃昏,看著兒女的成長,所經歷得都是人生的盛宴,也是人生所追求的目標。勤勞努力工作,平安度過每一天,這是最積極的人生態度。旭日充滿朝氣,夕陽更是無限美好。檢視每一個生命過程,好好的過老年黃金歲月。內山艱苦生活的鍛鍊,永遠是林許換女士的人生最大寶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