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軟體銀行發表機器人「Pepper」,由鴻海代工

http://www.inside.com.tw/2014/06/05/softbank-unveils-robot-pepper

Editor_Hank 六月 5, 2014

 

今天日本電信巨擘軟體銀行發表了人形機器人「Pepper」,宣告進軍人形機器人市場。1這款具備多種用途的機器人預計在明年二月上市,售價 198,000 日幣(約台幣 58,000 元)。軟體銀行創辦人、社長孫正義稱這是「第一款個人機器人」。

Pepper 是軟銀與法國 Aldebaran Robotics 公司合作開發的產品,屬於軟銀於 2010 年所發表的「下一個 30 年願景」2。軟銀曾在 2012 年投資 Aldebaran Robotics 一億美元。3其最具特色的功能是透過感應器、語音辨識等方式,搭配雲端資料庫了解人類情感,當 Pepper 看到顧客開心時,也會跟著改變情緒。這款機器人將由鴻海代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出席了發表會。4

Pepper 的電力可持續運作達 12 小時,系統具備延展性,可套用多種模組的應用程式從事不同用途。從明天起將開始於軟銀銀座分行和表參道分店正式啟用,負責接待顧客。軟銀表示希望未來機器人與人類互動的資料累積到一定程度後,能接著開發出可照護年長者的機器人。日本是全球人口高齡化程度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

  1. SoftBank Mobile and Aldebaran Unveil “Pepper”–—the World’s First Personal Robot That Reads Emotions
  2. Next 30-Year Vision
  3. Aldebaran Robotics Sells Majority Stake for $100 Million [UPDATED]
  4. ソフトバンクが感情を持つロボット「Pepper」を発表

摘錄自軟銀鴻海 攜手推知心機器人Pepp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EQ_B33efdo

發佈日期:201467

影像來自新唐人NTD亞太台

摘錄自拿哆啦 A 夢當範本?機器人 Pepper 主打可愛親切、價格親民

 

http://technews.tw/2014/06/16/robots-pepper/

 

英國金融時報 15 日報導,發那科 (Fanuc)、安川電機 (Yaskawa)、川崎重工業 (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等日本廠商向來主導工業用機器人市場,但隨著機器人產業應用範圍逐漸擴大、更加依賴軟體研發創新,日商將面臨苦戰。大阪大學機器人專家 Minoru Asada 指出,硬體是日本廠商的強項,但若論及如何讓機器人成為更為大眾化的產品,日本則是落後其他國家。他說,實用的機器人不僅得靈巧,還要善於溝通、夠聰明才行。SoftBank 本月發表的「Pepper(」仿人機器人就是由法國企業 Aldebaran 所開發。

Aldebaran 創辦人兼執行長 Bruno Maisonnier 在受訪時指出,本田 (Honda) 開發出看起來相當棒、可跳舞/踢足球的人形機器人「Asimo」,但可惜的是這樣的產品無法量產公開對外販售。由東京大學研究人員所成立的日本新創公司 Schaft Inc. 2012 年贏得美國國防先進研究計畫署 (DARPA)、但那是在被 Google 收購之後才繳出的亮麗成績。

波士頓商業週刊網路版13日報導,Maisonnier 在接受電話訪問時指出,社交機器人應該是可愛親切、價格更為親民。Pepper 目前的單價(1,900 美元)相當於一台高階麥金塔 (Mac) 電腦。

摘錄自日本[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

本田技研工業製造的機器人ASIMO

科技[編輯]

主條目:日本科技

日本在全球百大創新力科研企業中佔28個席位,僅次於美國[219]。日本全國有約70萬的科研人員,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美元,高居全球第三[220]。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耗能環保車、機械、工業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金屬等多項領域具世界領先技術且屢獲殊榮[221][222][223],並且分別在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各有7名日本人獲得獎項,科學獎得主數目為亞洲第一[224][225]

日本工業用料的科技水平屬世界頂尖,目前日本為全球唯一能製造出第五代單晶的國家,如勞斯萊斯Trent系列發動機就是使用了進口自日本的單晶製造[226],而且日本的高科技發展也減低了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每工業生產單位產值所使用的能源和原材料均為世界最低[227]。另外,日本的工業用機器人產量佔了世界一半以上,比次位的美國多出逾4[228],在工業機器人的製造、傳動和伺服技術上也屬領先地位[227]。日本用於軍事技術的研究費用並不高,但相反地積極推行以民用技術為主的技術發展路線。在民用為主的技術發展路線之下,日本的科技研究以服務民生為首要目標,科技力量主要集中於民間企業的研究開發機構[227]

太空科技方面,日本東京大學1955年發射了日本第一枚小型火箭,隨後日本太空科技在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領導下開始逐步發展,於1970年成功將大隅號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使日本成為世界上繼美國、蘇聯和英國後第四個發射人造衛星上天的國家。踏入21世紀,日本太空科技迅速發展,2007年,日本順利發射繞月探測衛星輝夜姬,成為繼美蘇之後第3個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日本發射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號2010年從小行星25143返回地球,是首個在月球以外的星球著陸並安全歸來的人造太空飛行器,亦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首架從小行星上帶回物質的探測器」。這些創舉都為日本躋身世界太空強國之列作出了貢獻。[2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v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