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肉與破布子
H:絞肉被遺忘放冰箱拿出,破布子以前買,又有洋葱,再配豆干,晚上順手蒸一鍋!年少時曾隨金井嬸去看水溝邊看破布子,長在樹上,種子弄破黏稠,摘來醃製,配絞肉別有一番滋味。但每顆子挑出硬子甚費苦心。查網路烹飪法,混合調味成庶民菜單,也是美味!也順便再認識破布子!前人著作甚多,海撈兼及其他,也是一得也!20251122W6
網路資料:
絞肉與破布子
AI 摘要
絞肉與破布子是很適合搭配的組合,可以製作成蒸肉或炒肉等料理,蒸煮方式通常會加入醬油、米酒、胡椒等調味料,並利用電鍋方便烹調。炒菜的作法則是在爆香蒜末後,加入絞肉炒熟,再依個人口味加入破布子、醬油、米酒等調味料拌炒即可。
破布子蒸絞肉
準備材料:絞肉、破布子(可選擇去籽)、洋蔥丁或蒜末、醬油、米酒、胡椒粉等。調味:將絞肉與洋蔥丁、破布子,以及醬油、米酒、胡椒粉等調味料混合均勻。
蒸煮:將混合好的絞肉放入電鍋,外鍋加入約一杯水,蒸至電源跳起即可。
破布子炒絞肉
準備材料:絞肉、破布子、蒜末、辣椒、醬油、米酒、胡椒粉等。
爆香:熱鍋後爆香蒜末和辣椒。
炒製:加入絞肉炒至約七分熟,再加入醬油、米酒、胡椒粉等調味料拌炒。
起鍋:最後可加入蔥花或油蔥酥增加風味,即可起鍋。
變化料理
鑲豆腐:將絞肉與破布子混合後鑲入挖空的豆腐中,用電鍋蒸熟,口感豐富。
配蛋:將絞肉與破布子、蛋液混合後煎成蛋餅,是另一種簡單的吃法。
維基百科:
破布子(Cordia dichotoma)又稱樹子、破布木、樹子仔、破果子、爛布子、對面烏、白玉紙,為紫草科破布木屬下的一種植物。
形態
破布子為小型落葉喬木,高度可達8米,多分枝。葉互生,卵形或心形,長9-12厘米,寬4-5厘米,全緣或波狀緣。一般春季開花,花小,花冠淡紫色或淡黃色,花萼淺鐘形,萼筒有不規則的2-3裂。五枚雄蕊著生於花筒內,雌蕊柱頭四裂。果實橢圓形,直徑約1.2厘米,含一顆種子。7-8月成熟,顏色從綠轉橙黃轉黑,果皮含有乳白色粘液。
分布
破布子分布於臺灣、中國大陸南方沿海(廣東、福建及海南島)、南亞和東南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斯里蘭卡)等地的低海拔地區。
用途
醃漬的破布子果實
破布子可以作為藥用,果實亦可食用,除作為佐料外,臺灣是全世界最早將破布子入菜的地區。破布子樹在臺灣早已有栽培,過往多零星栽培,疏疏落落分散在田間、山坡上乃至房屋角落空地等,因為它強悍生命力,無需特別管理及其實用價值,是臺灣古老樹木性果實蔬菜之一。
藥用
維基百科中的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詳見醫學聲明。
中醫將破布子的果實、樹皮、根作為藥材。其果實被用來鎮咳、化痰解毒和治療跌打損傷;樹皮治療子宮發炎、脫垂、肺出血和年久傷,根則有止汗和治療高血壓的功效。
食用
破布子的果實可以生食。但常見的食用方法是先將洗淨的果實水煮沸後,經二~三個小時以上不停攪拌使果皮破裂,再加飽和食鹽水凝結成形,便於存放。在產品呈糊狀時加入其他調味料,冷卻凝結後冷凍或醃漬保存。如此製作的破布子多用來蒸魚、炒肉末外,可以用來炒、油炸、煲湯、調製醬汁等。可以增加免疫力。
參考文獻
破布子的相關詩詞
破布子的別稱「甘樹子」:在台灣,破布子常被稱為「甘樹子」。
關聯詩句:「甘樹子,甘樹子,甘樹子能解毒。」
破布子的文化意涵
解毒功效:在傳統飲食文化中,破布子常被用來搭配過多的芒果,作為一種解毒的食材。
食用特性:破布子經過適當烹調後,具有止咳、整腸、健胃等功效。
清孫元衡
詩中描述了破布子成熟時的景況。
其他詩人
有多位詩人寫過關於破布子的詩,例如以詩句「一架破布子,香氣滿枝頭」形容破布子的開花期。
清代詩人陳子龍在《破布子詩》中描寫破布子開花結果的景象。
與破布子無關的詩人
林景仁(清末民初詩人)
作品〈植物園〉中,描寫了植物園的景致,但與破布子無關。
關於破布子的詩,較有名的有清代孫元衡的詩句「千章夏木布濃陰,望裏纍纍檨子林,莫當黃柑持抵鵲,來時佛國重如金」。此外,客家音樂人林生祥曾為破布子創作過歌曲《對面烏》,收錄在其專輯中,也記錄了在地文化與飲食記憶。
清代孫元衡的詩句
「千章夏木布濃陰,望裏纍纍檨子林,莫當黃柑持抵鵲,來時佛國重如金」。
這首詩描寫了盛夏時節破布子樹的景象,果實成熟時黃橙橙一片,猶如黃金般珍貴。
網路資料
破布子保鮮期特別短,採下就必須當天處理,或是不可去除果蒂冷藏,否則氧化後果皮就會乾硬,黏液也會凝結,失去食用價值。摘下破布子的果實後,再水煮兩到三個小時,並依個人喜好調味、裝罐。
台灣的文獻中,最早提到破布子的,是1741年的清朝文獻《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記載:「破布子樹(葉似梧桐而小,結實如苦苓子,和鹽煨熟有膠,可以為蔬,能消食積)」。
維基文庫
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卷六
維基 -> 重修福建台灣府志 -> 卷六
《卷六》1 風俗歲時、氣候、土番風俗、物產附2 台陽,海中彞島也。自鄭〔克〕塽歸誠,始隸閩中;漳、泉之民多居焉。故風尚與內郡無大異。久則粵人墾耕、商航販載,蟻聚雲屯,華靡相耀,亦自成一俗也。我國家生聚教養六十年於茲,雕題黑齒且習衣冠,水土天時亦轉氣候;而泛殖產維饒,魚、鹽、蔗、稻利甲他郡。其何以進庶富之風咸登仁讓哉,是在操轉移之權者。志風俗。3 台灣僻在東南隅,地勢最下,四面皆海。氣候與內地不同:燠多於寒,秋、冬無霜雪。土番窮戶無衣褐,亦可卒歲。春、秋多旱潦,田每歲不能再熟。其民男多、女少,匹夫猝難得婦。務農者多,逐末者少。無久停親柩,無永錮婢女「舊省志」。4 台灣,山海秀結之區也。萬派汪洋、一島孤峙,磅礡鬱積之氣亙絕千里。靈異所萃,人士必有鍾其秀者。況數十年來,沐國家休養教育之澤,涵濡日深、久道化成,固已家弦戶誦,蒸蒸然共躋於聲名文物矣「海天玉尺編序」。5 台地民非土著逋逃之淵藪,五方所雜處,泉之人行乎泉,漳之人行乎漳,江、浙、兩粵之人行乎江、浙、兩粵,未盡同風而異俗。且尚奢侈、競綺麗,即佣夫、販豎不安其常,由來久矣。賭博,惡業也:父兄不戒,子弟始則出於典鬻,繼則流於偷竊。又豪健家兒,聚少年無賴之徒,結為兄弟,出妻、拜母。往來既頻,則淫酗之累作;聲援既廣,則囂競之患生:實長奸之囮也「台海使槎錄」。6 台地窄狹,又迫郡邑。田園概系偽時開墾,年久而地磽;力農者每多用糞,非如鳳、諸新墾之地,不■〈女蓐〉而秀且實也,其民多勞。邑治之人,習於詩書者無論矣,他如為賈、為商、為百工,各事其業,其民多淳。澎湖之人,無田可耕、無山可樵,以海為田、以漁為利、以舟楫網罟為生。居屋牆垣,皆以海石砌築。布帛、菽粟,無非取資於台;種地瓜以佐粒食,鋤細草以當薪,曬牛糞以炊爨。出作入息,婦女共之;其民多樸。台灣男有耕而女無織,以刺繡為工。俗尚華侈,衣服悉用綾羅。台人雖貧,男不為奴、女不為婢;臧獲之輩,俱從內地來者。此亦風之不可多覯也「台灣縣志」。7 台郡古荒遠地,聚廬托處,皆泉、漳之人,或自福、興、惠、潮來者。雖各循土風,而大端亦不甚遠焉。平原沃野,有竹木、果植之饒;濱海溪渠,有魚鹽、蜃蛤之利。服賈則用舟楫,任載必需車牛。歲不再收,濟以麻菽。農無火耕、水耨之瘁,商有冰紈、氈裘之華。由縣治南至金荊潭,稍近喬野;自淡水溪以南,番、漢雜居,客莊尤伙。好事輕生、健訟樂鬥,或時有之「鳳山縣志」。8 飲食、居處、衣冠、歲時伏臘,與中土同。兄弟同居,或至數世;鄰里詬誶,片言解紛。通有無、濟緩急;失路之夫望門投止,鮮閉而不內者。平原沃野,饒竹木、蔬果蠃蛤之產。自急水溪以下,距郡治不遠,俗頗與台灣同;自下加冬至斗六門,客莊漳、泉之人相半,稍失之野「諸羅縣志」。9 彰邑所轄為半線保。雖新設未久,而願耕於野、願藏於市者,四方紛至。故街衢巷陌,漸有可觀;山海珍錯之物,亦無不集,但價值稍昂。其風頗徬郡城。淡防廳所屬竹塹保、淡水保。竹塹建城栽竹,修衙署、設營防,市廛漸興,人煙日盛。淡水內港戶頗繁衍,牧笛漁歌,更唱迭和,油油於熙皞之天。風俗樸實,終年少鬥毆、爭訟之事。所產稻穀,賤於通台;一切布帛、器皿、應用雜物,價昂數倍「台灣志略」。10 婚禮,倩媒送庚帖,三日內家中無事,然後合婚;間有誤毀器物者,期必改卜。納採,簪珥綢帛,別具大餅、豚肩、糖品之屬,謂之禮盤;無力者,止煩親屬女眷送銀簪二,名曰「插簪仔」。及笄送聘,或番錢一百圓、或八十、六十、四十圓,綾綢數十疋以至數疋。禮書二函,則收一回一;羊、豕、香燭、彩花、荖葉各收其半。禮榔雙座,以銀為檳榔形,每座四圓;上鐫「二姓合婚,百年諧老」八字。收「二姓合婚」一座,回「百年諧老」一座。貧家則用乾檳榔,以銀薄飾之。「福壽萬字」糖,或百餘圓、或數十圓;回以大餅。其餘鹿筋、鹿脯、糖果留三、四種,各以稻穀、麥、豆置於盤內。又回禮錫盆二,如大碗式。一植石榴一株,用銀石榴三、四顆及銀桂花數朵纏繞枝頭,名曰「榴桂」;一植蓮蕉花一株,取「連招貴子」之義土人「蕉、招」同音。此納幣之禮也。親迎,先期送擇日儀番錢或四十圓以至十二圓,名曰「乞日」。至期,不論貴賤,乘四人輿,鳴金鼓吹,彩旗前導;親朋送燈,少年子弟分隊擎執,沿途點放爆竹。婿至女家,駐轎庭中,連進酒食三次;飲畢,外弟攜盤於轎前索爆竹,婿隨取贈,名曰「舅子爆」。新人出廳拜祖先、次拜父母,父兄把酒三盞,覆以手帕上轎;妝奩同行,豐儉不一。花轎後懸竹篩,上畫八卦;到門,新郎擎蓋新婦頭上。三日廟見,以次拜公姑、伯叔、嬸姆,謂之「拜茶」。是日外弟來,名曰「探房」;午燕新婦及外弟。婦之父兄,請而後至,不輕造也。四日或七日,外父母請婿及女,名曰「旋家」;外家親屬,婿各備贄儀,惟外弟納之。飲畢,婿偕新婦同歸。五日,外家再請諸親相陪,名曰「會親」;女先往,婿近午始至。飲畢,婿回、女留三日後始回。冠、笄,或於親迎日、或在數日前。詩書之家,女子既笄,則居於房內,不複外出;常人則無論矣「台海使槎錄」。11 喪禮:父母終,散髮跣而哭。置床,遷尸梳洗,斂以新服;扶坐堂中,掖而哭祭,曰「辭生」。親朋畢至慰問,曰「問喪」。具訃柬聞於姻親,曰「報帛」。既殯,或七日、或四日,成服;朝夕奠哭無時。三旬,女婿致祭;親友祭不拘時。或七七、或百日,乃卒哭謝吊,分胙於吊者,曰「答紙」。俗多信佛,設靈後,必延僧設道場,名曰「開冥路」。五旬,再延僧道禮懺,焚金銀楮錢,名曰「還庫錢」;或二晝夜、三晝夜,打地獄、弄鐃鈸普度,名曰「做功果」。卒哭後,小祥致祭如禮。大祥,竟有先三、四月擇吉致祭除服,罕行禫服之禮者。揆之於義,未免有乖「台灣縣志」。12 凡葬於卒哭之後者,前三日舉哀,設朝夕奠,名曰「開堂」;親友畢吊,曰「辭堂」。至期,柩就車為蓋,結以五彩;魂轎、香亭,張鼓樂,童子執旛,僧道鳴鐃;親朋白衣冠送之,或祭於道左,謝以帛。既葬,題主設祭而反,親朋拜迎於道,謂之「接主」;偶而導前,曰「行街」。至家,設坐以祭;古之初虞也。親朋吉服,請入拜辭。三日,備牲醴到墳謝土,俗云「福三」「諸羅縣志」。13 台鮮聚族,鳩金建祠宇,凡同姓者皆與,不必其同枝共派也。祭於春仲、秋仲之望,又有祭於冬至者。祭則張燈結彩作樂,團飲祠中,盡日而散。常人祭於家,則不然:忌辰、生辰有祭,元宵有祭,清明有祭或祭於墓,中元祭,除夕祭,端午則薦角黍,冬至則薦米圓。泉人日中而祭,漳人質明而祭;泉人祭以品羞,漳、潮之人則有用三牲者。此之謂祭祀之俗。俗尚演戲:凡寺廟佛誕,擇數人以主其事,名曰「頭家」;斂金於境內作戲以慶。鄉間亦然。台俗尚王醮:三年一舉,取送瘟之義也。附郭鄉村皆然。境內之人,鳩金造木舟設瘟王三座,紙為之;延道士設醮,或二日夜、三日夜不等。總以末日盛設筵席演戲,名曰「請王」;執事儼恪,跪進酒食。既畢,將瘟王置船上,凡百食物、器用、財寶,無一不具;送船入水,順流揚帆以去。或泊其岸,則其鄉多厲;必更禳之。每一醮,動費數百金;省亦近百焉。雖窮鄉僻壤,莫敢吝者。俗尚巫,疾病輒令禳之。又有非僧非道,名曰「客仔師」。攜一撮米,往占病者,謂之「米卦」,稱說鬼神,鄉人為其所愚,倩貼符行法而禱於神,鼓角喧天,竟夜而罷。病未愈,費已三、五金矣「台灣縣志」。
14 歲時附15 氣候附16 土番風俗附17 物產附18 歲時附19 正月元旦,蚤起,少長咸集,祀祖先、拜尊長,出造親友之家相賀,迭為賓主;是謂「賀正」之禮。四日,家家備牲醴、燒紙禮神,是謂「接神」之禮。十五日,人家多延道士諷經,謂之「誦三界經」;亦有不用道士,而自備饌盒以燒紙者。是夜元宵,家家門首各懸花燈。別有善歌曲者數輩為伍,制燈如飛蓋狀,一人持之前導;行游市中,絲竹雜奏,謂之「鬧傘」。更有裝辦故事,向人家有吉祥事作歡慶之歌,主人多厚為賞賚。大抵數日之間,煙花火樹在在映帶。20 二月二日,各街社里逐戶鳩金演戲,為當境土地慶壽;張燈結彩,無處不然,名曰「春祈禱」。21 三月三日,採鼠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謂之「三月節」。清明日,祀其祖先,祭掃墳墓;邀親友同行,輿步壺漿,絡繹郊原。祭畢,藉草銜杯,遞為酬勸;薄暮乃歸。22 四月八日,僧童舁佛,奏鼓作歌,沿門索施;謂之「洗佛」。23 五月五日,各家懸菖蒲、艾葉、榕枝於門,制角黍。以五色長命縷系小兒女臂上,男左、女右,名曰「神煉」;複以繭作虎子花,插於首。近海居民,群鬥龍舟,雖曰吊屈,亦以闢邪;無貴賤,咸買舟放中流,簫皷歌聲凌波不絕。或置竿船頭,挂錦綺器物,捷者奪標,鳴鑼而去,以為得採。三月盡、四月朔望、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各寺廟及海岸各船鳴鑼擊鼓,名曰「龍船鼓」。24 六月一日,各家雜紅曲於米粉為丸,名曰「半年丸」;亦頌禱團圓之意云。25 七月七日,曰七夕,為乞巧會。家家晚備牲醴、果品、花粉之屬,向簷前祭獻,祝七娘壽誕畢,則將端午男女所系五採線剪斷同焚。或曰魁星於是日生,士子多於是夜為魁星會,備酒肴歡飲。村塾尤盛。十五日曰中元,為盂蘭會。數日前,好事者醵金為首,延僧眾作道場,以一老僧主之。豎高棚,陳設飯食、牲醴、蕉果、糕餅等盤,堆高至七、八尺或丈餘;黃昏後,登壇說法,撒物食𦎟飯,名曰「放焰口」,亦曰「變食」;以一粒飯可化作百千粒飯,供祀無祀之鬼,謂之「普度」。是夜頭家為紙燈千百,滿路插之,名曰「放路燈」;又先制燈盞,沿海浮之,眾燈齊燃,燦若列星,名曰「放水燈」:亦謂水陸會。沿街或三、五十家為一局,張燈結彩,排設圖畫、玩器,鑼鼓喧雜,觀者如堵。事畢,演劇以為樂,謂之「壓醮尾」;月盡方罷。是日,家各祀其先,與清明節無異;亦「春露秋霜,追遠報本」之意也。26 八月十五日曰中秋,祭當境土地,張燈演戲,與二月二日同;「春祈而秋報」也。是夜,士子遞為燕飲賞月。制大月餅,名為「中秋餅」,朱書「元」字,擲四紅奪之,取「秋闈奪元」之兆。山橋野店,歌吹相聞,謂之「社戲」。更有置筆墨、紙研、香囊、瓶袋諸物,羅列市廛,賭勝奪彩;負則償值。27 九月九日曰重陽,士人載酒為登高會。童子制風箏,如鳶、如寶幢、如八卦河洛圖,競於高原因風送之,以高下為勝負。夜或系燈其上,遠望若炯炯巨星;時當朔風,聲近悲切,不免發旅人思歸之嘆耳。28 十一月冬日,家作米丸祀先祭神,合家皆食之,謂之「添歲」;即古所謂「亞歲」也。門扉器物各黏一丸,謂之「餉耗」。是日長幼祀祖、賀節,略如元旦。29 十二月二十四日,前數日各家掃塵,俗傳百神以是日登天謁帝,凡宮廟、人家各備茶果、牲醴,印幡幢、輿馬、儀從於楮,焚而送之,謂之「送神」。至來歲孟陬四日,具儀如前,謂之「接神」。二十五日,各家齋戒焚香,莫敢狎褻;俗傳謂天神下降之日。除夕前數日,親友各以儀物互相贈答,謂之「送年」。是夕祀先、禮神,爆竹之聲不絕,謂之「辭歲」。焚香張燈,合家圍爐團飲,坐以待曙,謂之「守歲」。
45 物產附46 稻之屬:早占有赤、白二種。粒小,早熟。種於二、三月,成於六、七月。園中種之、埔占赤多、白少。種於三、四月,成於八、九月。園中種之、尖仔純白者佳,諸稻中極美者。種於五、六月,成於九、十月。田中種之、三杯形似尖粟、天來、內山早、清游早、紅腳早以上俱早成、大頭婆米粒圓而味香、過山香用少許雜米中作飯,味極香美、大伯姆種於窊下之田;水高一尺,則長一尺,水不能浸。米白而大、七十日早種於早春,七十日可成、安南早、白肚早其肚甚白、一枝早、〔呂〕宋占、圓粒、糯米即秫也。米白、粒大,釀酒為佳、赤殼秫殼赤、米白、虎皮秫殼赤有文,米白粒大、竹絲秫米青白色,故名、尖仔秫、生毛秫殼有毛,俗呼為大武壟秫、鴨母潮性極黏、禾秫鳳山八社土民種於園。米獨大、鵝卵秫粒短、殼薄,色白,性甚軟。諸秫中最佳者、番仔秫粒甚大。土番摘穟藏之以釀酒。47 麥之屬:大麥立冬種,清明熟、小麥磨粉成面,為用甚溥、蕎麥秋種,冬熟。色微黑,而實三棱,一莖百餘粒。煨食香美,粉可斂汗、番麥狀如黍,實如石榴子。一葉一穗,穗數百粒。48 黍稷之屬:黍粒圓而色黃,可釀酒、蘆黍葉如蘆,粒差大於黍而色赤。西北方名高粱、黃粟稷之別名、芝麻即胡麻。有白、有黑,可作油,俗呼香油、鴨蹄黍穗似鴨蹄,故名。釀酒甚美。49 菽之屬「物理論」曰:菽豆之總名也:黃豆粒比白豆較大、白豆、黑豆夏種,秋收、米豆皮色白,可和米煮食。九月收、綠豆粒小性涼,為粉甚佳,可作糕餅、紅公豆、刀豆、土豆一名落花生。蔓生,花開於叢、實結於根。一房三、四粒,堪充果品。用以醡油,可代蠟。北人名曰長生果。50 布之屬:棉布、苧布、麻布以上三項,俱不多產、卓戈文、毛被俱番婦剝樹皮和獸毛織成。
51 貨之屬:鹽有煮、有曬;台止用曬法、糖有黑、白二種、冰糖用糖煮成如堅冰、油有芝麻、菜子、落花生、萆麻數種、藤有水藤、萪藤二種。台郡所產,水藤尤多、菁澱可以染、菁子產於台者最佳、茄藤皮多生海邊。皮可染絳、薯榔皮黑、肉紅,染皂用之、紵、麻皮可為布、炭雜木燒成;九荊木者為上、灰蠣房殼燒成。用以塗墁、鹿皮春皮毛淺而薄,冬皮毛深而厚;為褥,溫而去濕、麋皮鹿之大者。俗呼為蔣皮。商人販往外國、獐鞹可作靴襪舄褲、茶出水沙連社。可療暑疾。
52 蔬之屬:姜春種,夏熟、蔥有香蔥、麥蔥、風蔥三種。風蔥可療風疾、韭、薤有赤、白二種;似韭而葉差闊、蒜有大、小種。諸葷惟蒜有毒、番薯皮有紅、有白,蔓生多結根。生熟皆可食,亦可釀酒、作粉。又有文來薯,皮白、肉黃而松;種出文來國、山藥即薯蕷、芥菜有二種。一名紫芥,性最辣,可為芥辣、田薯有紫、白二種。蔓生。根伏土中;一藤可七、八魁,間有一藤一魁者。長五、六尺如短柱,重十餘斤、白菜、莧菜有紫、有白。不宜合鱉食,可還生、隔藍菜、莙薘即厚茉菜、頗菱種出西域頗菱國。頗訛為菠。俗呼為赤根菜、甕菜種來自古倫國。以甕盛之,譯不能通,但名甕菜、莞荽「本草」所謂葫荽是也、茼蒿葉似艾,花似小菊。性冷味香、芹菜有萩芹,莖白;有赤芹,可瀹食之,亦可為菹、菜瓜或呼鼠瓜。老則成布,俗呼為天羅布、金瓜有大、小二種、王瓜一名莿瓜,以皮有微莿也。「月令」:『四月,王瓜生』。台地十二月即有之、苦瓜蔓生。亦名紅羊、冬瓜蔓生。切片和糖煮之,可作茶品、匏蔓生。有葫蘆匏、有長匏、有勁匏。老則皮堅,極大者土民鏤作器、茄即蕎也。有紫、白二種。俗謂:秋蕎食之傷眼、菜豆莢長,亦名長豆。有青、白、紫三種、筍、加雪豆、刀豆形似刀,皮厚,中有子可食、紫菜生海石上。其色紫、海粉青、白二色,狀如粉條。生海中、肉豆、蘿卜一名蘿菔,俗名菜頭、涵瓜有青、白二色。醬豉糖醋皆宜。或名莦瓜、或名菜瓜,台則名為涵瓜;一物而異名也。
53 果之屬:上進西瓜乾隆二年二月初四日,奉旨:『福建督、撫每年著進瓜十元,提督不必進瓜。瓜種亦不發去。欽此』、西瓜蔓生。台節氣獨早,種於深秋,熟於隆冬、檥紅毛人從日本國移來,樹高多陰。實如豬腰,盛夏大熟。有香檥、木檨、肉檨三種。即外國所載:『南方有果,其味甘、其色黃、其根在核』是也。曬乾用糖拌蒸,亦可久藏、龍眼形如彈丸,殼黃、肉白而甘;味亞內地、波羅蜜亦荷蘭國移來者。實生樹幹,大如斗,皮似如來頂。剖而食之,味甘如蜜、菠蘿葉似蒲而闊,兩旁有刺。果生叢心中,皮似波羅蜜而色黃,味酸甘。未有葉一簇,因形狀類鳳,故名、椰子樹高數丈,直起無枝。其實大如寒瓜,外有粗皮。皮次有殼,圓而堅,可作瓢。肉在殼內,色白,味似牛乳;中含漿如酒,曰椰酒。又有椰油,出安南;嶺南州郡有之。吳都賦」:『檳榔無柯、椰葉無蔭』、檳榔向陽曰檳榔;向陰曰大腹,實可入藥。一穗子數百粒;秋末採食,至二、三月乃盡。實如雞心,和荖藤食之,能醉人,可以祛瘴、荖藤蔓生。味辛。藤夾檳椰,香烈殊甚;其根尤美。台人「納幣」,取其葉滿百,束以紅絲為禮、桃華紅,實可食、梅子味酸、石榴有紅、白二種。白者可療痢疾、番石榴即梨仔茇、柑仔蜜形似柿,細如橘。和糖煮作茶品、番柿形似柿,皮有毛,俗呼為毛柿。西域種、柚實大而皮厚,味稍遜內地、柑橘屬。有仙柑、紅柑、雪柑、盧柑、九頭柑數種。郡產,惟紅柑、仙柑居多、橘一年相續,名曰公孫橘。又有四時橘,味酸、葡卜蔓生、蕉子、香員初生青色,至熟而黃。氣極芬香,肉厚,白如蘆菔。四時俱有。切片可為糖品、桄榔子結實五月熟,土民即種埔占。子若多生,歲亦有年。埔占,榖名也、甘蔗性溫、味甘。有紅、白二種。又干小者,名曰竹蔗,煮汁成糖、菱俗呼為菱角。色紫,味甘脆,細潤如玉。產水中、蓮子台無曬乾,惟生食耳、菩提果俗名香果。花實青黃,味甘而香、佛手柑狀如佛手,其指有屈者、有伸者。色黃,中無肉。其味清香異常、釋迦果樹高出牆,實大如柿。碧色紋縐如釋迦頭,味甘而膩。熟於夏、秋之間、木瓜樹直而高,無旁枝,施色白(?。實結於乾。土人醃醬以為菜甚佳,能療足疾)。54 藥之屬:天門冬蔓生。結根如指、土茯苓俗呼山尾薯、鹿茸鹿角初發而茸者。稟純陽之質、含生發之氣、麋茸鹿之大者。鹿茸補陽、麋茸補陰、鹿角膠用鹿角煮成膠、鹿角霜即煮膠之角渣也、硫磺出淡水磺山、穿山甲即鯪鯉、桕菰小兒口痛,煎水洗愈、藍荼菰痢疾紅者紅用、白者白用、三柰、藕節、地骨皮、香附即土香也、穿山龍、土木通、薏苡台產甚多,較內地差小、白扁豆、金銀花有黃、白二色。可療疥、水燭生水中,形如燭,故名、蛇草蛇傷,煎服之多愈、艾、益母草宜於孕婦、木賊草一名接骨筒、蒲公英、薄荷、稀簽草去風、菖蒲、澤蘭、班節相思、白雞冠、梔子、蒼耳子、萆麻子、木鱉子蔓生。肉上有莿,核似鱉,故名、急性子、枸杞子、草果、蟬退、枸杞其根為地骨皮,治喉間毒、車前子即「詩」所謂芣苜。俗呼五根草、風藤狀與他藤異,似木通;出水沙連內山。浸酒服之,可已風疾、山苦瓜治腳腫、馬尾絲有大、小二本,生陰濕地。患蛇傷者,取其根擦之,立愈、白蒺藜、石決明、通草性利水乳。染色制花、山藥名淮山、樟腦、蕎麥亦載「麥部」。能收冷汗、紫蘇葉下紫色,而味甚厚。行氣和血、天南星、金鎖匙治疳、磱碡草、龍舌黃、羊耳草俱治黃、黃金子、正埔姜、雞骨黃俱去風解熱、烏甜葉一名封面烏。止血、宜梧草、撮鼻草俱治風、鴨嘴黃一名定經草。可以調經、千里光治目、馬鞍草、豬母菜、羊角草俱治擦毒、九層塔、珠仔草、金不換俱治跌打損傷、萬年松治腹痛、鹿肚草治噎嗝、咸酸草、遍地錦、炮仔草俱治咽喉、地掃草、鼠尾黃、龍樹草俱治疔毒、山芙蓉、雞角刺、束血草、馬鞍藤、鱟殼刺俱治廱、蚶殼草治痧、蠅翅草治虛脹、水鏡草治痔漏、三腳虎草、三腳鱉草俱治瘰癆、茅根草、無根草俱通淋、利水、莿荇草治瘍、犁壁草治臁瘡、蒲鹽草治蛇傷。
55 木之屬:松松柏為百木之長。柏脂餘氣結為茯苓,千年松脂化為琥珀。台惟水沙連內山有之,土番間有售茯苓於市者、柏萬木皆向陽,柏獨西指;蓋陰木而有貞德者。性堅致,枝、子皆香。葉扁而側生者,曰側柏,一名扁柏、樟大者數抱,四時不雕。其色赤,其材細,其味辛烈。作雕鏤器,必用之。熬其汁為樟腦,入藥、楠質堅,可為輔輻、厚慄木性甚堅,可為棟梁、百日青俗名土杉。雖枯,而色尚青也、柳有垂絲、河西二種、赤鱗赤色,皮鱗、質堅,入土難朽。大者可為車心、烏栽、象齒木硬而直、埔柿無花、山荔無花、埔荊即埔姜、槺榔幹直無枝,其巔生葉不過數十。結子作穗,生木端。木性至堅,有花紋,色黑而微赤。工人取之以制器,甚佳。本出九真、交趾、樸仔樹樹如苦苓。葉曬乾,用擦錫器、犀角、象牙等物、鹿子草樹即楮也。皮搗爛,可作紙。台無造紙,以其枝葉為鹿所嗜,因名、棕一名栟櫚。木高丈餘,葉如車輪,萃如木杪。其乾有皮,重迭裹之。皮可作簟索、破布子樹葉似梧桐而小。結實如苦苓子,和鹽煨熟有膠,可以為蔬,能消食積、番豆樹大至合抱,高數丈。結子如豆夾、榕大者垂蔭可十餘丈。多根,故易茂而難拔;不材,故寡伐而長壽、楓樹如白楊,厚葉、弱枝,善搖。霜後,葉丹可愛、椿木之壽者。葉香可啖、班支幹直起礌而生莿,極堅。樹大,則礌莿俱落。花開色絳,遠望如紅霞幛天。實中有棉極松,為褥,宜於暑、白樹樹高大而干直,頗美觀;但易朽、鐵樹干紫黑色;葉如槺榔,生於木杪。皮麟皺而厚,為不花之木、水松性好近水、苦苓樹柏皮可為香、黃目子樹實可浣衣、茄藤樹產海濱,可為薪;紅可染網、林投葉多莿,似菠蘿,高可丈餘。密栽為籬,牛羊不得入、桑樹、土杉、水漆生海泥中、九芎薪之最者。村落草屋,用為豎柱、莿桐垂陰如梧桐,乾多生莿。台人栽為籬柵,多者數十株。先花後葉,二、三月盛開,紅艷如錦,熳爛奪目。56 竹之屬:莿竹高四、五丈,旁枝橫生而多莿堅利,人不敢犯。茅屋取為梁柱,器物資之,其用甚廣、長枝竹一名鱟腳綠。椅棹、床櫥,皆資其用、鳳尾竹俗呼觀音竹、麻竹比莿竹尤大。質不堅韌,車籠、糖籠、倉笨等物悉資用之、空涵竹產山中。高二丈許,圍二、三寸,無旁枝。草屋用以為桷、棕竹皮似棕而節密。高不滿四尺、蘆竹似黍,生水涯濕處、筀竹大者圍二尺、長四丈,出竹塹岸里社。筍極佳、石竹大如筀竹,可為器。出樸仔籬等社、金絲竹一名箭竹。大如小指。出樸仔籬等社,土番以為箭、珠籬竹高丈許,如指大。人居用以編籬。
57 花之屬:梅百花之魁。種類不一、桂有丹桂、月桂、山桂數種。台所種者,惟月桂;來自內地、海棠自內地來、仙丹其花一朵百蕊,狀如繡球,色絳。四月開花,至八月尚爛熳、蘭種類不一、柴荊先花後葉,有紫、碧二種、芙蓉百葉而三醉者佳、樹蘭有四葉、六葉二種、指甲木本。色碧而花細。搗其葉染指甲,同鳳仙、石榴又有百葉榴,花紅、白二色,不結實、桃花紅。單葉結實、水錦花一名木槿、唐棣一名鬱李、長春淺紅色,四時有花。或呼月見,以其一月一開也、麗春花似長春而大,百葉深紅、佛桑葉似桑,四時長開。有朱紅、淡黃二色。葉單者,曰「照殿紅」、雞爪蘭花似金粟,開於夏、秋之間、桃花花開百葉,有大紅、淺紅、碧緋數種。又有「三月浪」者,三月始開、茉莉有百葉、單葉。又有來自廣南者,名番茉莉;花開百葉,蕊大數倍,更佳、金絲蝴蝶花紅,狀如蝴蝶、一丈紅一名蜀葵。叢高一丈,直起無枝;所謂『五尺欄桿遮不盡,尚留一半與人看』、玉樓春即百葉黃梔。花有香而不結實、荷花有紅、有白。有百葉、單葉二種、菊花有黃、碧、紫、紅,種類不一、玉芙蓉、頳桐一名龍船花。叶頗似桐,繁花鮮紅如火、番蝴蝶花中紅、外黃似蝶。有須一枝,可數蕊。四季長開、紫薇一名不耐癢花。俗亦呼為紫荊、金錢花午開、子謝,一名午時花、蓮蕉有紅、黃二種、水仙自內地來、胭脂花有紅、黃、白及五色四種、夜合、番花、番瑞香蔓生。花微綠,一簇數蕊,香甚清遠。夏月盛開、藜高可八、九尺。枯則取以為杖,韌而輕;即藜杖也、噴雪花白,蕊點點如雪、鹿蔥一名萱草、月下香其花夜開香烈,因名、雞冠花有高、有低,蕊似雞冠。有紅、白二種、老來嬌葉愈久而愈紅、曇花夏開、葵花黃花蓋頂,中有子;大如盤,向日傾心。又一種名秋葵,黃花自下而上,開盡乃止;與「一丈紅」頗相類、素香蔓生。花白而蕊小,清香異常、兔絲一名凌霄。蔓生。色鮮紅,朝開暮謝、鳳仙花一名金鳳。有深紅、淺紅,又有紅白相間者、剪絨一名「洛陽錦」。高尺許,莖柔,紅、紫、白諸色俱備、繡球色白。一花數十蕊,團圓湊合如簇毯。藤本、錦竹叢生。高尺許,花如纈錦。一名石竹、萬壽菊花似菊,而色金黃,無香、美人蕉似蕉而小。花出蕉心,色鮮紅,經月餘始謝、千日紅色紅、無香,極耐久、山梔。
58 草之屬:仙草高五、六尺,曬乾可作茶,能解暑毒。煮爛絞汁去渣,和粉漿再煮成凍,和糖泡水,飲之甚涼、鼠曲可合鑰為粿、白曲草可制曲釀酒、乳草婦人少乳者和肉煮食之,能通乳竅、仙人掌狀如人掌、萍、藻根生水底,不若浮萍之無根而漂浮也、含羞草高四、五寸,葉似槐。爪之則下垂,狀如含羞,故名、齒草枝綠,高尺許。番人取其枝擦齒,久之皆黑,故名、遍地錦、虎耳草、鳳尾草、茅有金絲茅、大頭茅。鄉人取以蓋屋、菅、莿莧高三、四尺,多生莿。燒灰沃水,可漬米為粽。


{{ article.title }}